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国家与革命:林彪事件后毛泽东与周恩来不同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毛、周对“国家与革命”的不同理解
     从历史高度看,“九一三”的爆发,向中国历史提出了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原本势不可挡的“文革”,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停顿,一个岔路口。周恩来认为应该拐弯,毛泽东却说“继续直行”。他们为什么有此不同的选择?缘于对国家与革命的不同理解。
     毛泽东对马列原著阅读有限,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却占据了极特殊的位置。他对此书的注意,早至1926年:毛泽东在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农民问题》中,首次提及《国家与革命》,并发表如下感想:国家于革命后,一切制度都要改变的。巴黎公社所组织的政府,其失败原因之一,即不改变旧制度……国家是一个阶级拿了压迫别一个阶级的工具。我们的革命民众,若将政权夺在手中时,对反革命者要用专制的手段,不客气地压迫反革命者,使他革命化。若不能革命化了,或赐以惨暴的手段,正所以巩固革命政府也。(《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毛泽东对《国家与革命》的学习并不到此止步。据《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毛在延安时期,“又认真研读了《国家与革命》这部重要著作”。尤其是1946年在准备解放战争、夺取全国政权的最后时刻,毛泽东第三次细读。《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编者,根据毛泽东所读原本面貌向我们描述:
    在《国家与革命》的封面上,亲笔写上“毛泽东一九四六年”,在扉页上注明:“一九四六年四月廿二日在延安起读”。
     在“阶级社会与国家”这一章,几乎每句话的旁边都画着杠扛,讲暴力革命的地方画的扛杠特别引人注目。例如,“革命才能消灭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句,关于暴力革命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这一段,杠杠画得最粗,圈圈画得最多,“革命”、“消灭”、“全部学说的基础”这些词组和词组的旁边画了两条粗扛。
     《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一节就提出了无产阶级国家理论的根本命题: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无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不是革命的结束,相反,是革命在新的条件和层面上的新开端。
     《国家与革命》对毛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当毛泽东不知疲倦、永无止境地推行“革命”时,曾经追随并拥戴他的同志们却产生困惑以至歧义。在战争年代,他们与之保持着一致,现在却越来越跟不上“思想”。1949年黄克诚与毛泽东就建国后大政不同期待的对话,绝非偶然和孤立,毋如说相当有代表性。1959年的庐山,当毛泽东发动整彭德怀的攻势后,后者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个人一辈子就想搞'富国强兵',没有什么别的想头。”简单一语,道破冲突与矛盾的实质。彭德怀毅然直谏,无非因为眼见“大跃进”的后果与“富国”愿望背道而驰。毛泽东又为何批他右倾?也无非是彭德怀将“富国”置于“革命”之上。
     1962年,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的分歧,根源也在于此。当“大跃进”几乎搞垮整个经济时,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推出若干略具改革色彩的措施,固是应急之举,却也透露了以国计民生为重的务实态度。对此,毛泽东心中大为不满。
     故尔,当纪登奎提到好好抓一下经济建设时,似乎直杵周恩来内心深处最痛的一点,致他泣不成声。为何答曰“事情不那么简单”?盖以周氏最明白不过,是否“好好抓一下经济建设”,根本不取决于林彪的在与去。而消失于省略号中的“还没有完……”,交织着更复杂的内容,可解为忧虑,可解为自儆,更可解为“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式的明志与决断。
     是什么可以支撑周恩来,让他不再抑忍?一言以蔽之,“国家”而已。自十九世纪末中国羸弱以来,几代志士仁人,主张或有不一,认识或有分歧,要之皆为救国、强国奋起。“革命”不是空洞的,不能非但达不成这样的目标反而渐行渐远。当知悉革命胜利二十年后中国仍不堪比四十年代初的日本,以及海峡对岸经济呈崛起之象,周恩来的情怀回到了献身革命的起点--忧国与爱国。对他来说,“国家”是具体的,是栖息着八亿同胞、延续着华夏数千年历史的国土。至于“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只是逐渐消亡的国家。”这样的宏远之旨,并非当下视线可及。
     国家与革命,这一困扰共和国二十多年的意识形态死结,终于不能不解、非解不可。要么以国家为革命工具、永不休止地开展阶级斗争,要么以中国的稳定、富足、福祉为重,改弦更张,将重心置于经济建设。毛泽东、周恩来各自选择了其中一项。
     周恩来并不是一位历史意志的开启人,而只是选择者。但以他的身份、地位,及当时环境特殊性,他勇于作此选择,仍至为关键。由此,历史终于出现拐点。1972年,周恩来意识清晰地着手拗救“文革”路线,打开新去向,引入与毛泽东判若云泥的治国理念。不管随后反方如何施展浑身解数批周、批邓,力阻新去向,“文革”都已不能避免破产的结局。(摘自《钟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