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金正日十七年的治国之路:没有子弹就不能(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除了几次特殊的“特使外交”之外,朝美之间的波波折折一直与核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正日曾与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10月21日在日内瓦签署了《朝美框架协议》。其核心内容是:朝鲜放弃核计划,作为交换,美国作出两条承诺——一是2003年前,美国为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在核电站发电前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作为取暖发电燃料;二是谋求最终实现美朝外交关系正常化。
     2002年是《朝美框架协议》签署的第八个年头,但协议的执行情况很不好。金正日发现,不仅两座轻水反应堆的建设进度慢得出奇,美国情报部门还宣称掌握了朝鲜在国际市场上采购核技术的证据。小布什政府还把朝鲜列入“邪恶轴心国”名单。2002年10月3日,美国甚至派出助理国务卿凯利,赴朝鲜追究所谓的朝方“违约”责任。所有这些,都坚定了金正日要尽早拥有核武器确保自身安全的决心。
     金正日从来都是以“超强硬”对付强硬。2002年12月22日,朝鲜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设备,并驱逐监控人员。2003年1月10日,朝鲜宣布正式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在国际社会一片紧张的气氛中,金正日一步步亮出了他的策略目标:朝鲜要迫使美国直接对话,在外交上,实现朝美关系的正常化,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在经济上,作为朝鲜弃核的交换条件,美国必须向朝鲜提供燃料、粮食和资金援助。2003年4月,朝鲜甚至向美国提出两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
     在金正日的策略面前,美国终于变“不谈判,不交易”为“准备打,也准备谈”。但对话的方式要变,不是“朝美对话”,而是“国际对话”。2003年8月1日,在中国的推动下,朝鲜表示同意参加由中、美、朝、韩、俄、日共同参与的“六方会谈”,并希望在“六方会谈”框架内举行朝美双边会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