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西伯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西伯侯姬昌,殷商帝辛时期西岐诸侯,治理封地兢兢业业,深受当地百姓拥护爱戴,有一手好算法,礼贤下士,广招人才。其他诸侯对朝廷不满,唯一作法就是兴兵讨伐,姬昌却是安安心心治理自己的领地,他不是不忠心,没不是没有雄心,而是在等,等待人才和时机。 朝廷招四大诸侯进京开会,目的很明了,你们几个实力太大,诸侯造反是很现实的事,对朝廷已经构成威胁,要给个说法。因为西岐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在朝歌以西,当时西域落后,无力侵犯商,倒是频频骚动的诸侯国在东北,因不受占事影响,能够专心发现经济。但也正因为这,惹上麻烦,躲过杀身之祸的姬昌被软禁在羑里。这时姬昌就表现出来超人的忍耐和智慧,本来平时就喜欢研究算命,来的时候就算出有一劫,嘱咐家人不要管,更不要去朝歌看望。在被囚的时间啥事不管,但每天要做一件事,就是祈求上天保佑大王龙体安康,至于自己和西岐,从来不过问。这就给人一种假象,姬昌没有传说中的宏图大志,特别是长子伯邑考的尽孝,非但没用作用,还白白做了试探姬昌的诱饵。姬昌当然能够算到,但事已至此,唯有保持糊涂懦弱才能骗过朝歌,忍受着巨疼吃了儿子的肉,这账日后一定得好好算算。七年的蛰伏,依碌碌无能的表现换的得归返西岐。能忍受悲痛,能看大局,能装糊涂,何愁不成大事? 个人能力这方面姬昌绝对很强,能跻身四大诸侯之列,又不阿谀奉承,就很不错了。对自己的领地,人人丰衣足食,治安良好,受人爱戴,光是西伯侯的名号就能压倒一切。对朝歌的无道,不是急于用兵,这完全是以卵击石,北海七十二路诸侯不还是被朝廷灭了?发现自身实力,招贤纳士,等待时机才是有抱负人该做的。西岐文有散宜生,武有南宫适,府上还有四贤八俊,人才济济,但这些人名气不够大,尤其是军事上还不行。得知渭水河边有个姜子牙,亲自礼贤下士,几番拜请,终得所愿,拜为丞相军师,操练兵马。战争需要人才,这方面西伯侯做的最好,也具慧眼,求到姜子牙就是求到日后成大事的保障。推到商纣,也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后盾,治国方面西伯侯早就是天下闻名。广施仁政,其他诸侯也都佩服。有了这些,反商除暴,解救黎民只是时间问题了。 姬昌一生遵守礼教,作为臣子,欲救万民于水火,却又不想落个欺君谋反的罪名,打败得宠胡作非为,也是昔日告密差点害死自己的北伯侯崇侯虎,不想再进而攻打商朝,可惜了姬昌一腔抱负未能实现,含恨而终。但已经为儿子姬发的前途大业创造好了条件,他看中姜子牙的能力和忠心,托孤与丞相姜子牙,日后在姜子牙辅佐下姬发联络各诸侯出兵推翻殷商,完成了姬昌能做却又没做的大业。 整个演义里就只有姬昌和姜子牙这两个厉害人没有得到神位,确实令人遗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