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震惊:汉成帝杀死亲儿子 赵飞燕替人“背黑锅”(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这个赵合德除了漂亮,据说皮肤滑如凝脂,性格活泼,这个和赵飞燕不同性格的美人,当然会引起汉成帝的兴趣,于是被册封为昭仪。“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几年后,年仅四十六,一向强健的汉成帝去世,对于汉成帝的死,以皇太后为首的高层,就对赵昭仪进行了调查,其实目的是不言自明的,就是赵昭仪与汉成帝的死有关,最后赵昭仪在这吵吵嚷嚷的闹剧中自杀。究竟是不是赵昭仪害死了汉成帝?当然不是,皇帝是赵昭仪的靠山,她当然不会那么傻。不过对于这对老夫少妻来说,汉成帝服用术士丹药来助性,最后导致死亡,倒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一切的污秽与灾祸就从汉成帝死后开始,现在我们通常听到或看到的历史故事其实是从一篇奏词中衍演而来。据史书上的记载,汉成帝共有三位妻子,被废掉的许皇后先有一子失之,也就是夭折。后一女失之。那个班婕妤也有一子失之,而赵氏姐妹也均无子嗣,这样成帝是后继无人,后来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即位后就是汉哀帝。

汉哀帝执政之初,司隶校尉解光就上了本折子,控告赵昭仪残害宫中怀孕的嫔妃,那可是汉成帝的未来的子女呀。解光在奏折中说,有一次,赵昭仪听说后宫许美人生了儿子,就大声质问成帝说,你不是总说从中宫(赵飞燕处)来,现在许美人为什么有了孩子?边说边用手抓头发,并用头撞击柱子,然后从床上滚下来,哭哭啼啼不肯吃饭。皇帝也不肯吃饭,昭仪这才说,你让我哪来哪去吧,你又何苦不吃饭。皇帝就说,“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使天下无赵氏者,毋忧也。”于是,皇帝写了昭书命人从许美人处将孩子装到筐子里送来,然后,就将众人打发出去,将孩子害死。

看完这段让人十分震惊,成帝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真可谓残忍至极,比武则天杀女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难道这么惊人的相似。其实仔细想一想,此言又未必可信,首先这是解光一家之言,这解光是个什么样的人,《汉书》上没有记载,是不是背后有人操纵,不得而知。其二汉成帝让人费思量,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帝的儿女先后夭折,他不可能在绝后的情况下,而傻乎乎去迎合他心爱女人的心意,成帝并没有象武则天那样,为争夺地位而冒天下之大不违的背景,所以他不可能如此残忍地伤害自己的亲骨肉。

至于赵昭仪是否杀害过成帝的儿子?从当时民间流传的童谣:“燕燕,尾涏涏,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来看,是很有可能的,再从另一个角度讲,古代是母以子贵,一旦皇帝百年之后,儿子就是最大的靠山了,如果儿子做了皇帝,那么自己就可贵为皇太后,依旧享受荣华富贵,所以要说赵昭仪包括赵飞燕没有在这上面做手脚,是不可能的,既然自己没有儿子,那么别的妃子生了儿子后,必然立为太子,以后对于赵氏姐妹肯定是不利,所以不排除赵氏姐妹残害成帝儿女的可能。宫廷斗争历来是血雨腥风的,男人为了皇帝,不惜骨肉相残,杀兄弑父屡见不鲜。而女人为了皇后,也是不惜一切手段与代价,所有人性的丑恶在这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表现地淋漓尽致,也让人叹为观止。

正是赵昭仪有了这样犯罪嫌疑,所以哀帝才免去了赵赵氏兄弟的官职,这次政治风波中,虽然瓦解了赵氏权力集团,但并没有殃及赵飞燕,这其中只是因为哀帝立为太子时,走过她们姐妹的后门,看来人与人之间是恩怨分明,不差一丝一厘。

哀帝死后,王莽告太皇太后,先免赵飞燕的皇太后为孝成皇后,一个月后,被废为庶人,赵飞燕自杀。至此,这两位贵倾后宫,深受成帝宠爱的姊妹花,在这连绵的政治风雨中终于凋落成泥。“复闻飞燕啄皇孙。皇孙不死燕啄折。”

后人评价美人在历史中承担的角色,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红颜祸水论。认为她们用美貌盎惑帝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致使朝政荒废,最后国破家亡。将亡国的责任全部推到了这些女子头上。一种封建妇女论。认为她们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过是男人手中的玩物,也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罢了。“十万男儿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其实按辩证法来讲,我们无法将一个事物完全地定性为错还是对,不能象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一样,简单地分为好人或坏人,人性是复杂的,一个人身上是善恶并存的,只不过常识与修养让他暂时呈现了某种特征而已。而做为一个社会的人,基于当时的文化政治背景,就更加具备双重性或多样性,甚至有的人身上根本就是个矛盾体,这也不足为奇。比如文革时的人性。所以对待一个人,我们既不能捧之于九霄,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接合当时的意识形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一个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评价一个人,对于赵氏姐妹也是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