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金刚乘悉陀修行诗试解(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亚研究》 薛克翘 参加讨论

    公象恋母象,真如洒蜜雨,处处皆如此。
    结语
    
前文介绍阇耶难提生平时,曾引过他的诗,其中明确地提出了下列几个观点:(1)他采取的是“俱生”(Sahaja,指易行或天然)修行途径;(2)这一修行必须有上师指导;(3)主张修行中获得“大乐”;(4)目标是摆脱轮回;(5)坚决反对二元论。短短的几句诗,含有众多的信息,几乎把金刚乘修行要素和主要目标全部点到了。
    通过以上的例证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在大约八至十二世纪之间的约五百年间,印度佛教金刚乘的成就师们经常以修行诗和双行诗表达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叙述自己的修行体会,并用以教导弟子和世人。
    第二,这五百年间金刚乘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出现了被称为易行乘和时轮乘的支流。但在理论上它们仍然坚持大乘佛学的某些基本观点,总体上是依附于大乘佛教的。
    第三,金刚乘悉陀们虽然理论上依附于大乘佛教,却以佛陀的名义逐步颠覆了原始佛教乃至大乘佛教的修行方式,如将出世改为入世,以手印代替禅定,以简代繁,以易代难等,为佛教在印度的消失准备了条件。
    第四,悉陀们的这些诗歌在印度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注释:
    ①阿波布朗舍语(Apabhransha)是印度中世纪民间流行的一种通俗语言,通常被认为是俗语(Prakriti)的一种,是古代梵语向现代语言过渡的中间形态。
    ②[印]师觉月、圣提?比丘?夏斯特里校注:《修行诗库?前言》,圣蒂尼克坦,国际大学出版社,阿波布朗舍文,1956年版,第4页。
    ③双行诗库(Dohakosha)指悉陀们写的双行诗集,目前发现的有数种。
    ④可参见薛克翘:《关于印度佛教金刚乘八十四悉陀》,《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第3期,第82页。
    ⑤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张建木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179页。
    ⑥参见薛克翘:《印度密教大师萨罗诃及其证道歌》,《南亚研究》,2011年第3期,第125页。
    ⑦参见克珠群佩主编:《西藏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264页;白马僧格:《唐卡中的八十四大成就者》,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
    ⑧索南才让:《西藏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127页。
    ⑨参阅明吉?金贝巴班智达口授传承、蒋扬?钦哲?汪波等编纂:《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www.wenku.baidu.com;白马僧格:《唐卡中的八十四大成就者》,第45~48页;无畏使尊者口授、蒙杜谢饶笔录:《金刚歌?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上册)(杨忆祖译),慧光佛教文化出版社,无年份,第169~179页。
    ⑩[印]罗睺罗?桑克里提亚延:《考古文集》,阿拉哈巴德,印地文,1927年版,第188页。转引自达摩维尔?巴尔蒂:《悉陀文学》,新德里,1988年版,第32页。
    (11)[英]渥德尔:《印度佛教史》(王世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56页。
    (12)白马僧格:《唐卡中的八十四大成就者》,第66页。参见无畏使尊者口授、蒙杜谢饶笔录:《金刚歌?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上册)(杨忆祖译),第204~208页。
    (13)布顿?仁钦珠:《布顿佛教史》(蒲文成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页。参见无畏使尊者口授、蒙杜谢饶笔录:《金刚歌?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下册)(杨忆祖译),第24~32页。
    (14)白马僧格:《唐卡中的八十四大成就者》,第228页。参见无畏使尊者口授、蒙杜谢饶笔录:《金刚歌?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上册)(杨忆祖译),第43~50页。
    (15)白马僧格:《唐卡中的八十四大成就者》,第142页。参见无畏使尊者口授、蒙杜谢饶笔录:《金刚歌?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上册)(杨忆祖译),第122~126页。
    (16)明吉?金贝巴班智达口授传承、蒋扬?钦哲?汪波等编纂:《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传》。白马僧格:《唐卡中的八十四大成就者》,第194页。参见无畏使尊者口授、蒙杜谢饶笔录:《金刚歌?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下册)(杨忆祖译),第117~120页。
    (17)引按,这是鸠摩罗什的译文。为理解计,今有青年学者叶少勇君译文可参考:“依于[缘]而彼彼现,彼彼以自性而寂。故正生者为寂灭,生起[之事]亦如此。”见叶少勇:《〈中论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著》,上海,中西书局,2011年版,第117页。
    (18)十四世界,当指“十四佛国”,出《无量寿经》下,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页“十四佛国往生”条。
    (19)见《无量寿经》第六、二十四、二十五等品。
    (20)见《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21)一行:《大日经疏》卷一。
    (22)乾达婆城,阿波布朗舍文gandhavanari,梵文应为gandharvanagari。
    (23)原文为阿波布朗舍文,bandhisua,梵文应为vandhyasuta。
    (24)《大日经》卷一《住心品》提到的十种幻象为:幻、阳焰、梦、影、乾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华(花)、旋火轮。
    (25)转引自[印] S. B. Dasgupta, An Introcluction to Tantric Buddhism, University of Calcutta Press, 1950, p. 73.
    (26)那洛巴,Naropa,八十四成就者之一,约生活于11世纪。
    (27)[印]达摩维尔?巴尔迪:《悉陀文学》,第118页。
    (28)这两句诗实际上就是对“六字真言”的解释。“六字真言”Om ma ni pa dme hum的字面意思是“祈愿宝珠在莲花上!”实际意义为“祈愿两性和合!”见张保胜:《永乐大钟梵字铭文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29)瑜伽音,anahata,据说瑜伽修炼者能从心脏边听到的一种声音。
    (30)Heruka,音译呬嚕迦、黑如加等,意译空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