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目前积极着手开始调整海外军事部署,其实早在伊拉克的大规模战事刚一结束,美国就已经开始准备。五角大楼6月10日透露,为满足新世纪作战要求,今后美陆军下属的10个常备步兵师将被转化成小规模、更易部署的“战斗群”。与此同时,近期也从朝鲜半岛、海湾地区和欧洲的德国相继传来美军准备裁撤大型永久性基地的消息。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从北非到中东到东南亚的一个所谓“弧形不稳定区”内。 俄罗斯的西边的中亚和东欧国家进一步受到了美国军事基地的威胁。虽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等国家的美军基地都是临时为伊拉克战争而建立的,但因为这些国家是刚刚被纳入北约的国家当然是极力讨好美国这个大哥,以图有一个靠山,企图使国家能脱亚入欧的道路走得更稳一些。 我国的目前形势也并不比俄罗斯好多少:东边有美国在日本和南韩的4.7和3.7万名驻军;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已经公开表示允许美军使用其港口、机场、维修设施和训练基地,以换取美国的军事支援,近来美日、美新、美菲和马国的一系列联合海上军演训练更说明这些南亚诸国的亲美心态。而美国最近积极支持台湾加入wco、售给台湾神盾等军备更说明美国随时准备对台湾迅速做出军事协防来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一直致力于把台湾纳入美国的太平洋岛链中。美国控制着东南亚的安全网络,极力阻止制衡力量的出现,就连东盟一些国际地区性组织也不敢对他说:“不”。 美亚太新战略重心移到亚太美国布什政府正在设计一个分布广大的军事基地网络,以便能够快速调动美国军力,对付恐怖分子、敌国及其它潜在的敌人。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队部署调整计划。今年4月以来积极与菲律宾牵手反恐。一位匿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目前美国防部计划在伊拉克保留至少4个军事基地。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予以否认,指美国无意在伊拉克“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并说:“我们不想当占领者。”然而事实上,从目前美国在亚太和中东多国的军事存在,毫无疑问将大大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 美军有意扩建在卡塔尔、保加利亚、中亚和关岛的军事基地,并将其用来实现白宫“先发制人”策略的重要“桥头堡”。完成这些部署后,一旦美军发现某地出现恐怖训练营并决定使用军事手段予以铲除,那么这种工作“绝不会像对伊拉克一样客气等上一个月再进行”,并有可能在数小时内解决问题。今后关岛之类枢纽将成为美军的重要集结地。同时,日本和英国这样的亲密盟友境内也将驻扎有大量人马,但目前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韩国和德国境内的大型永久性基地将被其他国家的众多所谓“前进基地”和一些国家设立所谓的“临时落脚点”所代替,这种基地规模相对较小,平时只存放战备物资和少量常驻人员,战时则可直接空投部队进驻。 美国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驻军约占美国海外基地总数的42.7%,共有7个基地群。这些基地大体呈三线配置:第一线由阿拉斯加、东北亚、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4个基地群组成,控制着具有战略意义的航道、海峡和海域;第二线由关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个基地群组成,是第一线基地的依托和重要的海空运输中转基地,也是重要的监视侦察基地;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这既是支援亚太地区作战的后方,又是美国本土防御的前哨。 其中,亚太地区的美军部署调整幅度最大:首先驻扎在朝鲜半岛“非军事区”附近的1.8万名美军官兵将南撤100多公里,这样一方面让前线美军“免受朝鲜方面发动的突然袭击”,另外也给部队提供了更灵活的机动反应空间。最后驻韩美军将部分撤回美本土基地,然后以六个月为期进行轮换工作。不过,美军并未打算将驻扎在日本冲绳2万名海军陆战队全体撤走,并有意让部分陆战队重返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五角大楼还希望能让部分海军陆战队在南半球重要盟友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驻扎下去。(1) 目前,拉姆斯菲尔德的策划班子正考虑将陆军一些编制庞大、机械化重装和行动缓慢的师划分成小型的、更具机动能力的“战斗群”形式。据介绍,这些需要进行重组的陆军人数比较庞大,可能涉及人员众多。而重组后的“战斗群”可从事不同的战斗任务,其中既包括空降突击、也包括直升机攻击、武装侦察和大型后勤支援活动。未来十年中,美国陆军将转变成为一支“轻型易部署的队伍”。为达到这一目标,美陆军计划引进一批全新的轻型作战车辆,并逐渐取代传统的重型主战坦克成为地面部队的主角。这些由5000人组成的“战斗群”除了可在战争期间进行快速部署外,还可与其它军种共同组建新的联合指挥司令部,以克服原有弊病,进而大幅度提高部队战斗力。美国建军事基地网计划是冷战来最大规模军力新部署。 “反恐”不力成了美国监督他国的幌子美国能像今天那样四处扩散军力还得感谢911事件。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建立了一套5级国家恐怖威胁预警系统,用绿、蓝、黄、橙、红5色代表从低到高的5种危险程度。由于担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等地发生的恐怖袭击蔓延到美国,布什政府5月20日宣布把恐怖威胁警告级别从黄色提高到橙色,布什政府为此敦促各部门增强全国安全警卫。有了“反恐”这个幌子,美国有理由和机会征战多国,在践踏他国主权的同时实现其真实的战略目标。在反恐战争中,美国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无国界”敌人,它不确定下一个邪恶轴心是谁,而是在最大范围内点名那些不尊崇美国利益的帮凶。既然如此,联合国也成了一块空置的牌子,美国已经不屑于打这块牌,这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单独行动恰恰证明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反恐”行动在国际上的合法性,不过那些主权国家并非甘心受奴役,阿富汗战争打完了至今,美军虽然赶跑了给恐怖分子撑腰的政权,但恐怖分子的反扑和报复或许更加疯狂,鉴于战后重建困难重重,又使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人民生活倒退了几十年,这也给两国以及周边地区的人民带来更深重的灾难。有人说人权高于主权,你自己都成了亡国奴了,任何外来势力都可以奴役你,在美国“反恐”大军的战袍下偷生的你连一个小跳蚤都不如,你还有人权? 美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欧洲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乔治·阿兰(georgeallen)认为,在中亚和东欧建立军事基地对反恐起到的作用更大-更靠近威胁的所在,维护费用更小,而且不会遭东道国的白眼。在反恐战争中,只要有权进出一个国家,美军的机动性就更大。即使没有军事基地,只要能不受阻碍地部署军力到一些重要的国家,美军就可以达到其战术目的:使别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从而抑制对手的野心及介入当地的反恐行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清楚地表明,美国的反恐目标之多足以为美军进驻各国找到合理的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