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对策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为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推进民营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发挥民营经济在民族地区巩固提高第一产业、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牵动作用,必须在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和提高发展质量上很下工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症结问题。 1.转变发展理念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起点。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点围绕转变宣传理念,加大对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尊重民营企业家,人人支持民营经济、人人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围绕转变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服务至上、服务光荣”的思想,大力扶持和引导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或者通过建立联系制度和保护制度,使其做大做强。三是围绕转变竞争理念,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使民族地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相同待遇,使其能够在同一发展平台上,共同参与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四是围绕转变发展理念,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有重点地帮助民族地区个体业者进入或退出某些行业和产品领域,或者通过低资本扩张形式,组建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产业化集团,逐渐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前提。一是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那些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民营企业应严格加以限制,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淘汰;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或者通过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推动科技进步。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应鼓励研发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增长逐步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方向转变。三是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对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加工处理和再利用,使民族地区民营经济逐步确立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增加资源消耗数量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向转变。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核心。最近,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很下工夫。一是发挥民营企业的主体地位。民族地区应鼓励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科技研发的投入主体、技术创新的操作主体和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二是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民族地区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技术转让、共建实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技术合作,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问题。三是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科技型和外向型经济。鼓励民族地区民营企业运用资本和产品优势向国内外扩张,或者在异地投资建厂,努力培育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民营企业化集团,或者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撑和引领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型民营企业。 4.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目标要求,结合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实际,一是提高民营服务业整体素质。民族地区通过导入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服务产业,以促进民营服务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不断增强民营服务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积极拓展新领域。对就业潜力大的行业,更要积极扶持,以便为民族地区新兴产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三是注重新老产业的和谐发展。民族地区对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居民服务业、娱乐业等传统服务业要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对信息服务、通信、旅游、社会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要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同时鼓励民营企业适时介入会计、法律、价格、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业以及城市交通、供水、供气、供热、绿化等公共服务业的发展。 5.拓宽融资渠道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保证。一是转变观念。彻底转变“唯成份论”的观念,对民族地区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发展有前景、还款有保证的民营企业,在确定相应的信贷机制基础上,视情况增加贷款额度。二是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评估费用,使更多闲散资金用于发展民营经济。三是创建中介机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尝试建立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把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纳入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四是建立信用等级评定体系。把民营企业担保资金、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以及技术改造资金等专项资金向民营经济倾斜,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五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对民族地区纳税额度大、行业牵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个体私营工业,要采取贴息、担保等扶持方式,支持他们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企业集团。 6.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手段。“决定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人才。”[8]因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是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组织实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和“管理提高计划”。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民族地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民营企业经营者和员工队伍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以及其他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面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三是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实现对接。把高校作为人才培育基地,为民营企业培养和输送一大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四是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以民族地区各高等职业院校等培训基地为龙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职业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民营经济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西藏日报,2006-01-05. [2]热米拉?艾力。新疆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N].新疆新闻战线,2006-08-21. [3]邓拥军。新疆民营经济显现强大生命力[N].新疆经济报,2006-09-01. [4]覃柳丹。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百企入桂”带动广西资源开发[N].广西日报,2006-08-03. [5][6]任启兴。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民营经济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N].人民政协报,2006-01-10. [7]李世彬。简论民营企业家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J].北方论丛,2006,(3)。 [8]徐磊。民营企业竞争力初探[J].北方论丛,2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