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与近代科学革命(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何平 参加讨论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科学试验方法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形成有某种偶然性,与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审美倾向和技艺实践的多样性相关。艺术家为更准确地描摹自然场景,对人类的视觉、光影变幻的特征以及三维空间在一维画面上呈现的模式进行了大量“实验”。这些艺术家同时又身兼多重身份,首先被称为工程师的他们既画画,也做雕塑,同时又制作各种机械设备,设计市政建设项目,监造各种公共设施。这使他们把实验、绘图和解决复杂工程力学和机械学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试验的习惯或者说探讨自然奥秘的新方法就这样被带人了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实际上,布鲁内勒斯基和达芬奇,尤其是后者也被视为最早的近代科学家,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与艺术和建筑相关的光学、解剖学和力学等领域所作的研究已初步具有近代科学研究活动的属性。
    意大利艺术家/工程师的这些观念和实践方式极可能影响了近代初期欧洲的科学先驱。在推动近代科学革命的三位伟大科学家中,伽利略主要就是借助实验来探讨物理运动规律,开普勒与牛顿则更多是从数学角度对所观察到的天文资料进行总结并提出理论。而伽利略生活在离布鲁内勒斯基与达芬奇工作过的佛罗伦萨和米兰不远的比萨。本文首先以达芬奇为例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活动中科学实验方法的形成过程。
    一、从绘画技巧的探讨到科学研究:达芬奇的例子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了罕见的艺术与科技活动相联系的境况,艺术和科学相互影响,两者都试图重构自然世界,只不过前者以形象、后者以理论和公式的形式进行。艺术家为了求真写实,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界的空间关系、光影特征以及再现的秘密,如蔡元培所评:“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西人之画,与建筑、雕刻为缘,而佐以科学之观察,哲学之思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西人之画,以技能及义蕴胜,善画者或兼建筑、图画二术。而图画之发达,常与科学及哲学相随焉。”【16】艺术探讨的成功及其方法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这种相互促进在达芬奇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达芬奇一方面把艺术看作art(技艺)之(皇)后,另一方面很早就意识到基础科学研究--人体解剖、光学等对绘画艺术的促进作用。【17】在《论绘画》中,达芬奇阐述说画家需要了解眼睛对外界景物感知的方式,并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这些规则,然后才能在画布上构建一个似真的场景。达芬奇于是开始探究光学现象和视觉特征。他虽然“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来看待这些问题的”……“关心如何在画布上运用光和影”,【18】但他也从抽象的角度来思考光影问题。他设想了一些公式和假设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并试图发现可以用来制造光学器具的原理。这就使他步人科学研究的领域。在《论绘画》中,他讨论绘画涉及视觉的十种功能,包括颜色、光线、物体、形状、远点、近点、运动、静止以及黑暗。【19】
    达芬奇在从艺术走向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开始反思古希腊和中世纪关于视觉的解释,并首先考察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认为人类能够感知世界是由于眼睛发射出微小粒子被反射回眼睛的缘故,达芬奇发现柏拉图的理论不合逻辑,因为由于从眼睛射出的粒子到达不同的目标并反射回眼睛所需的时间不同,人就不能在同一时间看到所有的物体。达芬奇于是放弃了粒子说,而提出一种光波说,并转而用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视力机制。在1491年开始使用的《手稿C》笔记中,达芬奇制定了研究光和影的计划。他着手解剖眼睛,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割开的眼睛摊成一堆胶质,他又把眼睛放在水里煮。【20】他可能已懂得晶体具有透视作用,并试图解释人的眼睛如何透视外界场景以及阴影的产生。达芬奇发现人的双眼形成的视觉具有一条中心线,中心线外的事物清晰度渐低。1508-1509年达芬奇的被称为《手稿D》的笔记中,他画下了其所制作的一个人眼的模型以及一个研究者头伸人模型观察外界景物的情形。【21】
    中世纪的思想家认为映在视网膜上的物体形象就是那个物体的准确反映。达芬奇发现光线从一个物体到达眼睛有一个复杂过程。在一个实验中,他在眼睛前方约6英寸的地方竖起一个带有小孔的纸板,然后在纸板和眼睛之间上下平行移动针,结果发现针似乎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他于是明白了这种效果是由于光线穿过小洞时被反转了。后来,他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了一个倒影成像装置。从实验中,达芬奇了解到眼睛里有一个接收面,而且从物体反射到眼睛中的光线是以颠倒的形式进入的,物体呈现的色彩也受周边其他物体的影响。【22】后来,他用玻璃制作了一个类似角膜的东西,把眼睛的功能与暗箱作用联系起来考察,试图用玻璃仪器复制眼睛的功能。
    达芬奇也通过所制作的光学仪器来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他似乎搞清楚了影像如何被反射所扭曲,通过镜片被放大,以及三原色相互结合的原理。他用棱镜或装满水的杯子将白光的组成部分分解,他报告说阳光穿过杯子,在窗前的阴影里形成彩色,由于这里没有使用眼睛,因此,这些色彩不会产生自眼睛。在这里,达芬奇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经验论和严谨的推理习惯。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达芬奇让阳光穿过两个一大一小的半圆玻璃球体,以便观察光线是如何弯曲的。他在笔记中写道:“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做无数的实验。并且得出你的定理。”【23】“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发自我们的感受”。【24】达芬奇的这些观念和实践与我们现在称之为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致的。
    伊懋可曾指出,近代科学能够在欧洲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背景是欧洲人能够看到机械和自然现象背后的几何结构。【25】这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的影响。在以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光影并推动光学发展上,发现了“数学透视法”的文艺复兴艺术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看看达芬奇笔记中用几何方法对视觉原理的图解就明白了。【26】达芬奇之前的阿拉伯学者阿尔哈珍(Alhazen),欧洲学者培根、马格努斯(Magnus)和约翰。贝查姆(John Pecham)等人都把光学和几何学的研究联系起来。但在达芬奇这里,对光学的研究开始具有近现代科学方法论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所表现出的这种从艺术实践向科学探讨的转变并不是他所独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