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其人其事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华文史 吴伯娅 参加讨论

纳兰性德,姓纳喇氏(又译作纳兰氏),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胤礽初名保成)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1655年1月),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1685年7月),得年30岁。他是清初词坛上的名家,满族第一大词人。
    性德的祖辈出自女真族中势力较大的叶赫部。曾祖金台什反对努尔哈赤,战败后自焚身死。金台什之妹被努尔哈赤纳为妃嫔,生下皇太极。皇太极被拥立为八旗之主后,叶赫纳喇氏的地位迅速上升。清兵入关时,他们统属于满洲正黄旗下,声威显著。康熙年间,性德父亲明珠历任刑、兵、吏三部尚书,后升为大学士,权倾朝野。
    性德自幼聪敏,儿时受过严格的教育,习文练武、能骑会射,少年时刻苦钻研学问,喜吟咏诗词。康熙十年补诸生,贡入太学。次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主考官是蔡启僔(zǔn)和徐乾学。发榜之日,他随同年一起谒师(拜见老师),其身着青袍,举止闲雅,给徐乾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之后,他又单独到徐乾学家求教,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徐乾学既欣赏其才华,又看重其家世,对他很热情,给他讲立身行事的道理,还让他观看自己珍藏的宋元诸家经解。
    被取入江南名士徐乾学的师门,刚满18岁的性德十分激动,向亲友们说道:“吾幸得师矣!”从此,他经常向徐乾学请教,并开始广交学士。从康熙十二年五月到十五年秋,性德每逢三、六、九日,均到徐家听老师讲论书史。他十分勤奋,每次黎明出发,日暮方归。
    康熙十二年,性德会试得中,不料殿试时因患寒疾未能参加。病愈后,他钻研经史愈加勤奋,准备3年后再考。这期间,徐乾学不仅指导他的学习,还将自己费30年心力选取并校定的138种先秦以来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籍交给他。性德又自撰两种,最终汇刊成大型丛书《通志堂经解》。性德不但用心将自己阅读经史的见解整理出来,朋友来访时所传述的异闻,他也随手记下。三四年后,积累成卷,汇成一部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的集子--《渌(lù)水亭杂识》。
    次年,性德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两人感情笃深,幸福的新婚生活也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热情。谁知三年后卢氏难产而死,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虽然此后又续娶并纳妾,但这一精神打击使他在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凄楚怅然的思念。
    康熙十五年,性德21岁,中二甲进士,被授以乾清门侍卫,初为三等,后晋为二等,直至一等。侍卫是皇帝近臣,清初,许多满族大臣如遏必隆、索额图、明珠、米思翰等都是从侍卫擢升上去的。性德这位素喜诗词的新进士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选入词馆,而被皇帝留在身边,可见康熙帝对他很是器重。
    在九年的侍卫生涯中,性德颇受皇帝眷注。康熙帝去盛京、登东岳、幸阙里、下江南,他都随从前往,多次得赐金牌、彩缎、御馔等物。性德忠于职守,不仅吃苦耐劳,而且特别谨慎。
    然而,性德内心深处却对此职十分厌烦。他生平淡于荣利,并不想由侍卫发迹。但也不是一个只会吟诗作赋的书呆子,而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抱负。性德走上宦途之时,正值平定三藩期间,他既精文翰,又善骑射,很想有个发挥才能的机会。可是作为侍从,终日在皇帝身边打转,才华无所施展,公务上不敢有丝毫差错,还常常离家随驾,所以非常苦闷。他暗暗感叹:“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指两湖地区的长江,在三藩之乱中是战场)。”他甚至想到脱离宦海,隐居江南作为归宿。
    性德非常珍重友情。康熙初年,满汉民族矛盾仍然较为尖锐,他是权相之子,少年得志,却能消除偏见,与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陈维崧、姜宸英、朱彝尊等众多汉族知识分子结交,这其中不少人是很不得志的。在官场上,性德处处提防,谨小慎微,一到朋友中间,他便敞开心扉,尽吐真言。他们常常饮酒赋诗,于论文之暇,谈论天下事,无所隐讳。友人们抨击时弊,他也激昂论事。有时对酒,雪涕(擦拭眼泪)悲歌。和朋友们别离,他总是依依难舍,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篇章。他不但热情帮助有困难的友人,甚至对素不相识的寒士也慷慨解囊。
    性德珍重友情,爱惜人才,最突出的例子是营救吴兆骞(qiān)。吴是清初江南有名的诗人。顺治十四年,清廷为打击江南地主,借惩办科场舞弊而兴起大狱。吴兆骞受到诬告,被流放到宁古塔,知情人都为他的冤屈叹息。康熙十五年,顾贞观以词代书,写了两首《金缕曲》寄给吴兆骞。其中一首词中写道:“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这两首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性德见后,凄然泪下。尽管他素来不参与外庭事,与吴兆骞又从不相识,也明知此案牵扯着一连串的政治纷争,但仍然决定出面营救。经他多方努力、四处奔走,终于得到明珠、宋德宜、徐乾学等人的协助,使吴兆骞结束流放生涯,于康熙二十年回到北京。性德十分高兴,写诗祝贺,还将吴兆骞接到自己家中居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