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为我们这些受过历史学专门训练的人感到惭愧。就对大众的影响力而言,有几位史学 家的著作能够与房龙、茨威格、韦尔斯等人的著作相比。这些人很难被认定为严肃历史学家 。不过他们的著作无疑比一般史书有着高得多的可读性,有着大得多的吸引力,有着另 一种迷人魅力和风味,字里行间透出难以抗拒的激情(这一点尤为史学家所诟病)。一部《宽 容》,一部《昨日的世界》,一部《世界史纲》,倾倒了来自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多少人 !这几个人都非常多产。相比之下,韦尔斯更为惊人(看看卷末所附他作品的目录,即可有些 初 步了解)。他的著作之多,兴趣之广泛,也许是最近几代人中无人可以匹敌的。而他在英 语世界中的影响,大概除同时代人萧伯纳之外,也是无与伦比的。不知道到底该把他归到哪 一类人之列,小说家、记者、政论家、预言学家、社会学家还是历史学家?可以说他一人具 有所有这些身份。笔者宁愿称之为奇人。 说韦尔斯是奇人,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首先,他在不足80年代的人生中创作了一二百部 作品,在年近七旬之后仍以平均每年不下两部的速度进行创作。这些作品中,不下十部仍在 不 断被重印,近十次被拍成电影上演。它们涉及科学、文学、社会、政治、战争等各个领域。 一个取得了如此惊人成就的人,竟然主要靠自学,靠其广泛阅读的习惯而成才,这难道还不 神奇吗? 韦尔斯全名赫伯特·乔治·韦尔斯,1866年9月2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布伦莱一个下层中产 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家小商店老板,母亲一直在附近的厄帕克庄园任管家。7岁那年,他进 入 布伦莱的莫利学校读书。不过,韦尔斯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甚至在婴孩时代,特别吵 闹的他就对事物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总是强烈地表现自己的情绪要求。这种性格致使他接 受的教育不系统、不连续。14岁时他就离开了该校,开始步入社会,到温莎和绍斯西的布店 当学徒,一干就是四年。这段时间对他来说并不美好,后来他曾在《客栈》一书中记录过这 种让人深恶痛绝的生活。1883年,他再次反叛,到一所私立学校任教。一年之后,由于偶然 的机会他获得了奖学金,到南肯辛顿科技师范学校(后来的皇家学院)学习生物学,成为著名 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学生。韦尔斯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他对进化论的迷恋 ,都来自赫胥黎的影响。在大学期间,韦尔斯创办并主编过《科学学校杂志》。但到了第二 年他就对这所大学的教育感到厌倦。1887年,未拿到学位,他便离开了学校,又到一所 私立学校教了四年生物,直到1890年拿到伦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891年,韦尔斯开始在伦 敦发展,在一所函授学院教书。他与表妹伊莎贝尔结了婚,但这一婚姻为时非常短暂,不久 两人分了手,韦尔斯与他的一位学生埃米·凯瑟琳·罗宾斯重结连理。此后,他放弃了教师 职位,开始在小说创作方面发展。 韦尔斯的创作生涯始于1891年在《双周评论》上发表的《珍品的重现》一文。1893年,其 第一部著作《生物学读本》出版。1895年,《时间机器》使他一举成名。此后几部更为成功 的著作,《莫罗博士之岛》、《隐形人》、《世界上的战争》、《当睡着的人醒来时》、《 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和《空中战争》等,确立了他作为科学小说作家的地位。这些作品还使 他在美国成为名人。读者面很广的《时尚杂志》(Cosmopolitan)连载了《世界上的战争》和 《月球上的第一批人》,《科利尔杂志》(Collier’s Magazine)、《新共和》(New Republ ic)和《星期六晚邮报》(Saturday Evening Post)等也刊载了他的作品。一时间韦尔斯稿约 不断,几十家报刊、出版社抢着他的文稿。 韦尔斯的文学创作可以划分为几个方面。上面提到的几部书反映了他早期创作的成果。这 些作品都是一些与科学相关的作品,可称作科幻小说。它们是韦尔斯众多作品中最为现代读 者所熟悉的,其中充满了想像和迷人的推测、猜想,具体体现了他那一时代人们的政治和社 会信念。书中预言了科学创造提供的机会,预见到了坦克、原子弹等现代武器的发明,并发 出了关于其危险性的警告。但韦尔斯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自1990年开始,他以正规 小说形式写作,由想像转向社会现实,创作了第一部非科学类小说--《爱与刘易斯先生》 ,写他在南肯辛顿的学生生活,关注男女之间的关系,并把性当作这一关系中有机的组成部 分。评论家认为这部书及韦尔斯的其他作品给英国小说带来了活力,韦尔斯也因此被认可为 作家。他还创作了其他成功的半自传体小说,如《客栈》、《托诺-邦盖》、《波利先生的 故事》、《恩典》等。这些小说讽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秩序和支持它的正统派意识,被 认为代表着韦尔斯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