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 建于清凉山当年日军屠杀遗址,现河海大学校园内树丛中。该碑碑形别致,碑的底座为三层红色台阶,碑身是立体白色三个人字形,碑顶上刻置一大古鼎,上刻“居安思危”四个大字。其碑寓意日军屠杀我同胞30万,血流遍地,并告诫人们生活安乐,不忘历史。其碑文如下: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数以千计的无辜同胞在本院境内,即清凉山附近之吴家巷、韩家桥等地遇难。为纪念死者,激励后人,振兴中华,维护和平,特立此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 1988年建于五台山体育场西南角树丛中。该碑立于五级台阶塔刑平顶墓冢上,墓碑为红色条石,斜卧于台阶上,碑名由幸存者王如贵撰写,碑文刻于碑底座红色石块上。墓冢周围用石柱铁链条相圈。其碑文如下: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血腥事件中,五台山一带是我受害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据崇善堂、红字会等慈善团体埋尸记录记载,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曾先后四批埋葬我被害同胞尸骨共254具。特立此碑,以志悼念。 玄武区在北极阁立碑一块。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 立于当年日军屠杀遗址北极阁山南麓山脚下。日军在市内鼓楼至北极阁、太平门、富贵山、珠江路等地,见人就杀,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后由崇善堂将各地尸体收殓葬于北极阁山及近山城墙根附近一带,故立碑于此处。 该碑依山呈半圆弧形,碑体白色,碑名刻写于黑色长条弧形大理石上,上涂金色,十分醒目。碑文刻于右下角红色大理石上。碑座下三个圆形体,并筑有花台,表示日军当年屠杀30万人,血流遍地,后人献花悼念之意。整个碑体肃穆壮观,十分引人注目。 该碑背依北极阁山,绿树环抱,面对北京东路和进香河路,西面是鼓楼,东面是鸡鸣寺,交通方便,车水马龙,人流熙攘,人们过往于此,必注目观瞻凭吊。其碑文如下: 1937近之处,惨遭杀害者即达两千余人。其时,鼓楼至大石桥,北门桥至唱经楼,太平门、富贵山及蓝家庄等地,伏尸残骸,盈街塞道;涂膏凝血,触目生哀。翌年一二月间,罹难同胞之遗骸经南京崇善堂收殓,丛葬于此山之麓及近山之城墙根等处。爰立此碑,永志不忘,藉勉后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国运其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正觉寺遇难同胞纪念碑 立于秦淮区武定门正觉寺遗址,现新华玻璃厂门前,1987年日军南京大屠杀50周年时立。日人多信佛教,但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践踏佛门,和尚、尼姑均遭杀害,有的尼姑被日军奸淫后,惨遭杀害。为了悼念遇难僧侣,教育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故于此立碑。 正觉寺遗址,位于武定门与长乐路交岔口。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该碑立于长乐路人行道上。碑身较小,是文物遗址标志形石碑。正面刻写碑名,背面刻着碑文。其碑文如下: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武定门正觉寺,将该寺僧人慧兆、德才、宽宏、德清、道禅、刘和尚、张五、源谅、黄布堂、晓侣、慧璜、慧光、源悟、能空、倡修、广祥、广善等十七人集体枪杀;与此同时,日军还在中华门外将尼姑真行、灯高、灯光等杀害。兹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五十周年,特立此碑,悼念死者,永诫后人,铭念历史,振兴中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