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九经古义》卷首《九经古义原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62页。 (11)《雅雨堂文集》卷一《刻周易乾凿度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第452页。 (12)按:据《经义考》后序记:“甲戌,德州卢公重掌江南鹾政。稻孙谒公邗上,公一见即询及《经义考》,因具陈颠末,公为叹息者久之。遂首捐清俸为同志倡,还以其事属诸马君,君由是与令弟半查尽发二酉之藏。偕钱塘陈君授衣、仪征江君宾谷、元和惠君定宇、华亭沈君学子相为参校。而稻孙仍率次子昌凉、长孙休承暨从孙壻同里金蓉共襄厥事,既逾年而剞劂乃竣,计一百三十卷,合前所刻一百六十七卷成完书……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六月朔孙稻孙谨识。”[清]朱彝尊:《经义考》卷首[清]朱稻孙:《经义考》后序,《四部备要》(经部)第12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 (13)[清]朱彝尊:《经义考》卷首卢见曾:《经义考序》,《四部备要》(经部)第12册,第5页。亦见《雅雨堂文集》卷一《经义考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第449页。 (14)朱彝尊:《经义考》卷首卢见曾《经义考》题记,《四部备要》(经部)第12册,第17页。 (15)《雅雨堂文集》卷一《经义考序》后惠栋评该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第450页。 (16)[清]王昶:《春融堂集》卷四四《感旧集跋》,塾南书舍藏版,嘉庆十二年(1807)。 (17)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卷一五,第349页。 (18)《雅雨堂文集》卷二《山左诗钞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第466页。 (19)《雅雨堂文集》卷二《山左诗钞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第466页。 (20)《雅雨堂文集》卷四《征选山左诗钞启》,该文末有“乾隆癸酉春谨启”,《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第499页。按:乾隆癸酉,即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戊寅即乾隆二十三年(1758)。 (21)[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180册,第565-566页。 (22)[清]钱仪吉纂录:《碑传集》卷一四一《文学下之下》,[清]汪大经:《沈先生大成行状》,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第114册,台北,明文书局影印版,1985年,第46页。 (23)《松崖文钞》卷二《秋灯夜读图序》,《聚学轩丛书》本。 (24)[清]沈大成:《学福斋诗集》卷三三《亡友惠征君授经图四十六韵》,《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第413页。 (25)《松崖文钞》卷二《秋灯夜读图序》,《聚学轩丛书》本。 (26)沈大成:《学福斋诗集》卷三三《亡友惠征君授经图四十六韵》,《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第413页。 (27)《学福斋诗集》卷三三《亡友惠征君授经图四十六韵》,《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第413页。 (28)《学福斋诗集》卷三三《亡友惠征君授经图四十六韵》,《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第413页。 (29)[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上册,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44页。 (30)沈大成:《学福斋集》卷首惠栋《学福斋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第1-2页。亦见《松崖文钞》卷二《学福斋集序》,《聚学轩丛书》本。 (31)[清]戴震著,杨应芹编:《东原文集(增编)》卷一一《沈学子文集序》,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第279页。 (32)《东原文集(增编)》卷一一《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第285页。 (33)戴震著,赵玉新点校:《戴震文集》附录,[清]王昶:《戴东原先生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62页。“元和惠先生三世传经,其学信而好古,于虞之《易》、郑孔之《礼》、何休之《春秋》、旁搜广摭,发明古义。东原见于扬州,交相推重也。” (34)《东原文集(增编)》卷一一《郑学斋记》,第30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