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高仙芝伐石国与怛逻斯之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薛宗正 参加讨论

二、大食的挑战与石国王统的变迁
    大食基本上占领波斯,乃唐永徽二年(651)事。同年, 遣使通唐,但唐朝并未给予还聘,表明两国间的外交走向一开始就大不相同。其后,大食仅永徽六年再通使一次,其后,两国间的外交联系完全断绝。至唐朝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在葱岭东西确立了政治主权以后,大食早已结束了共和哈利发时期,进入了白衣大食,即阿拉伯伍麦叶王朝时代。更以全面推行河外扩张,奉为国策,唐朝之所以断然接受河中及乌浒水域诸的归降,并置为羁縻州府,完全出于遏制其势力进一步北进的自卫动机。推行以吐火罗为波斯复国斗争总基地,先后册立了三代波斯王:卑路斯、泥涅师、勃善活以遏制大食势力的北进。但是,由于吐蕃的兴起及其一度卷入了西域争夺,阻断了唐朝出援岭外诸国的可能性。以后的形势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倾斜。这一过程历经唐高宗、武周、中宗、睿宗至玄宗初年,唐与大食双方间的主客地位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原本是优势在唐,现已变成了优势在大食了。逐渐将原来主动臣属唐朝的葱岭外诸国,包括乌浒水域(阿姆河流域)诸国及河中昭武九姓诸国,都纳入他的势力范围,矛头直指唐朝。至迟至屈底波任呼罗珊总督时期,已基本上完成了河中征服,将双方的边界由乌浒水向北、向东推进到药杀水,其中石国已成为唐与大食之间新的争夺焦点。
    前已述及,石国一度被唐朝改置为大宛都督府。但是,由于唐朝遏制大食河外扩张政策的失败,高宗前期在中亚腹地所建唐朝诸羁縻州府不过是昙花一现,不久各国又纷纷恢复了各自原来的国名。这个“大宛都督府”自然也恢复了原来的石国国名。但是,他们同唐朝依然维持着传统的宗藩关系。这意味着,这些国家仍然自居为唐朝的藩属国,并继续承认唐朝为他们的宗主国。自此,出现于史册上的石国国王都是以吐屯为其王号。著名的有莫贺咄吐屯,在汉文史料中初见于《新唐书·石国传》,其中记:“封其君莫贺咄吐屯,有功,为石国王”。足以印证入唐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石国确实是以吐屯为其王号。开元初,玄宗初立,而屈底波犹存,这个莫贺咄吐屯究竟有什么功呢?汉文史书语焉不详。而参稽阿拉伯史料可知,屈底波于神龙二年(706 年)兴兵犯河中,首攻安国,包括石国在内的九姓昭武联兵拒战于那密水上(泽拉夫善河),全线溃败,其后, 大食遂长驱深入河中地。 景龙二年(711)屈底波又进围康国都城飒秣建,康王乌勒伽向唐求援不应, 改而求援石国,石王Malik tarkan应请来援,不幸战败。先天元年(712 )屈底波又分兵两路犯河中,一路亲自率兵攻亲唐的东拔汗那,陷其都,逐其王奔安西,另一路发大食诸属国兵攻石国,虽围其城,却并未攻克,后来屈底波恩主哈贾吉死,他随之失势,攻势遂因之停顿下来。石国“有功”或即指此。据此判断,阿拉伯史料中的石王Malik tarkan应即汉文史料中的莫贺咄吐屯。至少中宗、睿宗之世已继承石国王位了。
    这个石国王莫贺咄吐屯对唐一直非常效忠,开元二十七年(739 )车鼻施·苏禄死后,唐将盖嘉运介入突骑施黄、黑两姓之争,支持黄姓,讨伐黑姓,就曾征发石国、东拨汗那、史国等三属国兵参战,战后,三国王并加特进,传谕嘉奖,当时的石国王就是莫贺咄吐屯。此人开元二十八年又加顺义王的封号。
    但是,唐朝讨伐突骑施无异自毁长城。本来,屈底波死后,由于唐朝一度推行支持突骑施汗国以抗击大食的正确国策,曾经对大食的河外扩张实施了有效的遏制,但恰于此时,色雅尔入主呼罗珊,此人本是屈底波旧将,洞悉河中形势及唐朝虚实,继任呼罗珊总督以后,河外扩张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唐平黑姓突骑施之役,所能受唐征发的河中属国已仅余石、史和东拔汗那等三国,说明其它河中诸国已改臣于大食。开元二十九年(741)色雅尔又进军药杀水域, 有迹象石国王莫贺咄吐屯已殁于阵,故其国王已易为伊捺吐屯。《全唐文》卷999 收有此王请求唐发兵讨伐大食的求援表文:
    奴身千代以来忠赤于国,只如突骑施可(汗),忠赤之日,部落安贴,后背天可汗,脚底火起。今突厥属天可汗,在于西头为患,唯有大食,(此下疑有阙文)莫逾突厥。伏乞天恩,不弃突厥部落,打破大食,诸国自然安贴。
    此表误系于开元九年,显然是二十九年之误,因为那时还谈不上突骑施可汗背叛唐朝的事。但唐朝并未应请救援,此后,石国易主,表明此国也已改臣于大食了。对此,有以下证据。
    前已述及,石国王统乃出自摄舍提部,以吐屯为其王号,其政治立场是反对黑姓突骑施,即车鼻施部的。但是,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石国王统却突然变成了车鼻施人,而且不再以吐屯为其王称,而是以特勤为其王称了。例如《册府元龟》卷975记:
    天宝元年(742)正月丁巳,石国王遣使上表, 乞授长男那居车鼻施官,诏拜大将军,给一年俸料。
    据此,石国王形式上仍然与唐朝保持联系,然其王统显然已发生了变更。又如《册府元龟》卷971记:
    天宝四载(745)七月,石国王特勒(应作勤)遣使朝贡。
    同书复记:
    天宝五载(746)三月,石国王遣使来朝,并献马十五匹, 石国副王伊捺吐屯屈遣使献方物。
    据此又知,此时石国两王并立,原先效忠唐请讨大食的石国王伊捺吐屯已降为石国副王的位置,则又可从另一侧面印证这位出自车鼻施部的石国王必定因为投附大食取得石国王位的。
    综上所述,唐与大食之间始终存在着根本的利害冲突,石国王的政治变迁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