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在神话小说里被描写为一野蛮民族,其实它也是塞种。当它侵入后,原来的羌族人被征服和兼并了。《国语》说:“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姜氏之戎亦即申戎。据《山海经·西山经》地理考证,犬戎当在今鄂尔多斯境内,陕北米脂、安塞有申山,即姜戎所居住之地,故有申戎之称。由于犬戎东侵之后,其附近之姜戎即被兼并,因此宣王时期,与周作战的部落中有姜氏之戎,亦即申戎。前引羌人“世居敦煌”,姜戎本由羌人分化出来,与姬姓之周互相通婚,而宣王时他们竟与姬周为敌,甘为严允犬戎作伥。由此可见,西周时期随着严允塞种的东侵,引起了西北土著民族之迁徙及兼并融合的过程。 据《史记》、《国语》的记载,穆王西征只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收获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的西征竟达昆仑山脉(或说在今青海巴颜喀喇山),这武功就不算小了。而且据《竹书纪年》记载:穆王迁戎于太原。这太原所在,各家所说不一,或谓在今鄂尔多斯沙漠地带,或谓在今山西太原,或谓在今甘肃平凉固原〔6〕。由此可见, 塞种严允入侵以后,其分布与活动地区相当广泛。 宣王时期,史称“中兴”,但是始终处于南北的战争状态之中。《后汉书》引《竹书纪年》记载: 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后二十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后二年,戎人灭姜侯之邑,明年,王征申戎破之。后十年,幽王命伯氏伐六济之戎(济或浑字之误)。以上记载只说宣王伐戎,而不明言严允,倘以《诗》之《六月》、《出车》证之,“严允孔炽,我是用棘。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严允匪茹,整居焦穫。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赫赫南仲,严允于襄”,则宣王所伐者即是严允。其中或有因受严允之迫而与周对抗的土著部落,如姜戎、申戎就是其例。又宣王时所作铜器《虢季子伯盘》、《兮甲盘》、《不其》,以及新出土的《多友鼎》,都记载宣王派遣大将与严允战争之事,无论其人名、地点以及路线都可与《诗》相印证。当时不但有严允的祸患,而且南方荆蛮、徐戎也乘虚入侵,如《采芑》说:“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征伐严允,蛮荆来威”,形成“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7〕的局势。这种局势, 西周中期已经开始,春秋时期是它的继续发展。 三、西王母国与骊山之戎 《穆天子传》和《山海经》从来是被视为神话传说的,不能作为历史根据。但是神话传说往往以历史实际作为背景,而后加以渲染、想象和虚构,故其中不乏真实的史影。如王国维以卜辞与《山海经》、《楚辞·天问》相印证,从而证明有易王亥、王恒为实有其事其人,即是其例。《穆天子传》与《山海经》乃楚国与赵国的巫史所记录,都记载了穆王西征,见到西王母的故事。穆王西征由造父驾车,他献给穆王良马骅骝、绿耳等,并见《史记·赵世家》。《穆天子传》称赵造父为“北唐君”,可见他已经由秦分出,居于山西赵城,它同样受到戎化的影响。 西王母是人们所熟悉的神话人物,想象中她一定是艳丽媚人的美女。但是《山海经·西山经》中对她的形象描写,却会使你大吃一惊:“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一作笑),蓬头戴胜。”我初读不得其解,后来反复考虑,始悟这一定是西方人至今还流行的化装表演,妇女故意戴着假面具和穿着妖魔鬼怪的衣服,以逗人娱乐。西王母当时举行舞会欢宴穆王,也许便采用了化装表演。 西王母头上的“戴胜”,是一种女人头上用的簪笄,以人头像为装饰,并且用蚌雕成。《释文》云:“玉胜者,盖以玉为华胜”,胜有避邪镇邪的作用。我国西北大陆缺乏蚌蜃之类,因此以玉代之,并且称作“华胜”。周原出土的蚌雕人头像也许就是西王母国妇女使用的簪笄,是当时巫史带回来的。周原考古队推断周原凤雏村的宫殿遗址约为文王治岐时所建,召陈村的宫殿遗址为穆王时所建。因此我们不妨推想:这召陈村所发现的蚌雕人头像就是西王母国妇女所使用的簪笄,由于不小心折断了,因此索性把它的尖端锯去。幸而它的下端还留下圆孔,孔内还有残余的笄杆可以作证。 顺便应该提到,1992年在岐山周原东南的帖家河还发现蚌雕6枚, 但是它们不是人头像,而是刻周人的八卦, 并且同是西周初期之物〔8〕。传说八卦最初为伏羲氏的发明,而文王加以演绎,成为六十四卦。因此我推测八卦也有可能传自西域,并且传播它的媒介就是羌人的巫。 至于塞种以女子为王,这却是有历史事实作为根据的。《史记·大宛传》说:“大月氏已为胡所杀,立其女子为王。”徐广注:“一云夫人为王”,按《汉书·张骞传》云:“立其夫人为王”。由此可知,徐广所注是有根据的。而且,我们将要提到的骊山之戎也同样是以女子为王的。这样说来,犬戎、西王母国、骊山之戎都保存着以女子为王的风俗习惯,因此它们都是塞种的分支。幽王末年,犬戎叛乱,骊山之戎起而响应,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看来决不是偶然的事件。 四、秦与戎的关系 秦原是东方殷商的同盟部落,它们都以玄鸟(燕子)为图腾。《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东征“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其实这个飞廉并没有被杀,而是被驱逐远徙到西北黄土高原。它与周围的羌戎杂居,并且互通婚姻。秦从此为周天子保卫“西垂”,养马放牧,牛马肥壮成群。《秦本纪》记载:“申侯(姜姓)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据此可知骊(郦)山之戎也是以女子为王的。《汉书·律历志》说:“骊山之女为天子,在殷周间”,同样可以为证。这样,秦自中潏以后,不但母系为骊山之戎,而且父系为戎胥轩,都是戎人,因此说这时秦为戎族也是有根据的。《秦本纪》接着引用申侯的话说:“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嫡)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说申骆互为婚姻,其他西戎都来归从,你周自然安全了。后来秦灭大骆之族,土地日益广阔,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战,一步一步地消灭了戎人的势力,终于由西汉水(嘉陵江)逐渐发展到了汧水和渭水之间,遂成为周的诸侯国家。 这时,申侯的女儿申后因被幽王所废,欲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而废申后之子宜臼,因此申侯便勾结犬戎叛乱,骊戎响应,杀幽王于骊山之下。此事已见前述。犬戎的兵进入镐京,焚烧抢劫,“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来不及逃走的周人都被杀死,没有幸免的。太子宜臼在申晋郑等诸侯国的保护之下,仓皇迁都洛邑,是为平王。 综上所述,能西周一代,都与犬戎(塞种之一)发生连绵不断的战争,它的灭亡,也因申侯勾结犬戎入侵镐京的缘故, 以此结束了西周300年的历史。秦的崛起之日,正是西戎(春秋以后称为白狄)衰微之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