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 〔11〕《墨子·非命下》。 〔12〕《考古》1962.9。 〔13〕〔35〕〔37〕〔40〕〔41〕〔42〕〔43〕〔47〕《史记·货殖列传》。 〔14〕《论语·子罕篇》。 〔15〕《史记·田单列传》。 〔16〕〔17〕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12页,2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8〕《墨子·尚贤》。 〔19〕许悼云《东周到秦汉:国家形态的发展》,《中国史研究》1986.4。 〔21〕〔22〕〔23〕〔2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庄公元年,庄公十年,闵公二年,僖公二十五年》。 〔25〕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17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6〕《史记·齐世家》、《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7〕李瑞兰《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新探》,《研究生论文集·中国历史分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28〕李解民《睡虎地秦简所载魏律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1987.1。 〔29〕《历史研究》1983.6。 〔30〕《孟子·滕文公》。 〔31〕参阅拙作《试论战国军功官僚集团》, 《中国史研究》1993.4。 〔32〕《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33〕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389页。三联书店出版1980。 〔34〕《汉书·地理志》薜瓒注引《竹书纪年》。 〔36〕《左传·昭公十六年》。 〔38〕《盐铁论·通有第三》。 〔39〕张鸿雁《论春秋城市经济的属性》, 《华东师大学报》1988.1。 〔44〕《管子·小匡》。 〔45〕《管子·地数》。 〔46〕《管子·山至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