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傲日格勒:对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汗位正统问题的小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傲日格勒 参加讨论

注释:
    ①舒傅之《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及其胜负原因》,赵连稳《论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的原因》,杨建新《论忽必烈称汗及蒙古统治集团的斗争》,白钢《忽必烈为什么能战胜阿里不哥》,陆峻岭、何高济《从窝阔台到蒙哥的蒙古宫廷斗争》,萧功秦《论大蒙古国的汗位继承危机》,(日)田村实造《アリブカの乱につぃて》モンゴル帝国からぇ朝~,巴托尔德、波伊勒《别儿哥》等。
    ②忽里勒台:《世界征服者史》作忽邻勒塔,《元史》作大会,《蒙古秘史》作大聚会或聚会,《史集》作忽里勒台。
    ③(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64—265页。
    ④(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三《宪宗本纪》,第44页。
    ⑤(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四《世祖本纪一》,第64页。
    ⑥(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5页。
    ⑦同上,第365页。
    ⑧同上,第308页。
    ⑨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元史》记载,忽里台(quriltai—qurilta)又作“忽邻勒塔”,蒙古语,即蒙古和元朝的诸王大会、大朝会。最初,蒙古人的忽里台是部落和各部落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1206年,铁木真建蒙古国,召开忽里台,即大汗位。此后,历朝大汗即位,都由忽里台推戴。蒙古没有固定的嫡长继承制,汗位继承权或由先朝大汗生前指定,或通过明争暗斗强取,但形式上总要召开忽里台,由诸王、贵戚推举,才能即汗位。
    ⑩(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4页。
    (11)《蒙古秘史》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第57节。
    (12)(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08页。
    (13)《蒙古秘史》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第202节。
    (14)(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一《太祖本纪》,第64页。
    (15)(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19页。
    (16)《蒙古秘史》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第254—255节。
    (17)(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8—30页。
    (18)《蒙古秘史》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第269节。
    (19)(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二《太宗本纪》,第29页。
    (20)(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17页。
    (21)(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二《定宗本纪》,第38页。
    (22)(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38—239页。
    (23)同上,第243页。
    (24)(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三《宪宗本纪》,第44页。
    (25)耿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纪》,中华书局,1985年,第259页。
    (26)(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87页中说“蒙哥合罕即位时,他的京城在斡难—怯绿连地区的哈剌和林境内。”
    (27)(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87页,第293页。
    (28)(波斯)拉施特著《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二卷295页。
    (29)(明)宋濂主修《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4《世祖本纪一》,第63页。
    (30)同上,第65页。
    (31)(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38页。
    (32)(日)田村实造《アリブカの乱につぃて》モンゴル帝国からぇ朝~,载《东洋史研究》第14辑,1955年。
    (33)(波斯)拉施特著《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二卷第218页中说“他确认了父亲的一切法令,并降旨说:凡盖有窝阔台合罕玺印的诏书,不必向他奏告就可签署通过。”《王国维遗书·黑鞑事略笺征》记“其印曰宣命之宝,字文叠篆,而方径三寸有奇,镇海掌之,无封押以为之防,事无巨细,须伪酋自决,楚才、重山、镇海同握鞑柄,凡四方之事或未有鞑主之命,而生杀予夺之权,已移于弄印者之手。”对比两部史料的记载,可知窝阔台合罕甚至在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人中间,就存在玉玺,并且玉玺和玺书的权威很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