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唐代有权势的大宦官家族互相联姻,卵翼亲族,从而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目前尚无人论及,故有必要作一分析研究。 杨志廉家族是唐代著名的宦官世家,从其父杨延祚起,直到五代后唐时止,这个家族一直地位显赫,专权擅政,绵亘一百数十年之久。其家四代五人任神策军中尉,掌握禁军兵权,三人次出任枢密使,把持中枢机要之权,史称“世为权家”(注:《新唐书》卷208《杨复恭传》;另参见拙作:《唐代权阉杨氏家族考》,同前揭1998年第10期。)。在这个家族中,不少人都与其他高层宦官通婚,如杨志廉夫人刘氏的墓志云:“夫人在家所从皇内侍讳守志,……及笄,……归于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特进、行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杨公志廉”(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4册。)。刘氏之父刘守志官至内侍, 当是高层宦官无疑。杨志廉之兄杨惟良之女杨珽为神策军副使刘渶润之妻(注:《唐代墓志汇编》下册《大唐故弘农县君杨氏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刘渶润本人就是高级宦官。另据《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者内常侍……刘公(渶浰)墓志铭》载:“父光奇,皇任开府兼内侍省监。……(公)有子四人:长曰仕偘,勋上护军;次曰仕仠,勋上轻车都尉;次曰仕德;次曰仕佶。”(注:《全唐文补遗》第3辑。)刘渶浰与刘渶润连名, 刘渶润共有五子,即仕仠、仕俌、仕侗、仕僚、仕份,其中四人为宦官,又与刘渶浰之子连名。杨珽死后,葬于长安城外龙首乡龙首原之旧茔,刘渶浰也葬于此处,袝于大茔之侧,可见这里是刘氏家族墓地。这一切均证明刘渶浰与刘渶润为兄弟关系,刘渶浰墓志说其为刘光奇第四子,则很可能是刘渶润之弟。刘渶浰本官为内常侍,先后充任过五坊副使、飞龙副使、鸿胪礼宾使、辟仗使、监军使,死后赠右监门卫将军,也是一个权势不小的宦官。这个家族中最有权势的当为其父刘光奇,永贞元年,顺宗卧病不起,王叔文等执掌朝政,刘光奇与刘贞亮、薛文贞等宦官拥立宪宗为太子,尽逐王叔文之党(注:《旧唐书》卷184《宦官传》记刘光奇为刘光琦, 当依墓志为准。)。导致永贞革新的失败。刘渶浰墓志记刘光奇官职为内侍监,此事史籍不载,可补其缺漏。内侍监,正三品,自玄宗设置以来,只有高力士、袁思艺等极少数宦官充任过,连杨志廉也不曾任过此官,刘光奇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且杨志廉与刘光奇为同时代人,两家联姻,其势力必然更加膨胀。 《仇文义妻王氏墓志铭》载:“夫人曾祖父讳彦卿,祖父讳献捷,终内仆令。考讳进兴,终浙西监军使、朝散大夫、内寺伯,赠右监门卫将军、赠紫金鱼袋。长兄士则,内府丞致仕。兄,特进公元宥,累更重寄,今为内枢密使。惟仇氏、王氏,家声赫弈,枝派蝉联,世嗣忠贞,共建勋绩。”(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4册。 )仇文义官至忠武军监军使、内给事、赐紫金鱼袋,据笔者考证其是著名大宦官仇士良之叔父(注:拙文:《唐代宦官世家考述》,《陕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故志文曰:“惟仇氏、王氏, 家声赫弈”云云。至于王氏家族从上引志文看,也是一个宦官世家,仇文义夫人王氏之兄王元宥,地位尤为显赫。王氏墓志撰于武宗会昌元年,时王元宥任枢密使,后又升任右神策军中尉,掌禁军兵权。这个家族不仅与仇氏家族联姻,而且还与当时另一宦官世家马氏家族通婚。《马公度妻王氏墓志铭》载:“皇唐凤翔监军使、特进、守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马公公度夫人王氏,……弈世载德,生我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开府公元宥。夫人即开府公之第二女也。”(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4册。)可知墓主为王元宥之女。马公度官至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在宦官中地位已经相当高了,他任监军使的凤翔是京西重镇,非皇帝信任的宦官不得充任。据志文,马公度有子七人,其中六人为宦官,长子马师玮,官至内寺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地位已非同一般。其余诸子除第五子任检校国子祭酒、侍御史外,其他为宦官者皆赐紫、赐绯,已具有相当的地位。 大宦官之间的联姻并不限于以上所述。另据《孙希岩妻刘氏墓志铭》载:“彭城郡夫人刘氏,九兄福游,随、饶两州刺史。十一兄福仙,左卫将军。七姊鱼军容之妻,国夫人也。八妹即行内常侍孙希岩之妻也。”(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1册。)孙希岩世系不详, 与他同时代的宦官有孙荣义者,德宗时任右神策军中尉,权势很大,“怙宠骄恣,贪利冒宠之徒,利其纳贿, 多附丽之。 ”(注:《旧唐书》卷184《宦官传》、《吐突承璀传》。 )孙荣义的《神道碑》收入《全唐文》卷四九八。据碑文载:孙荣义有兄有弟,可惜未记名讳、官职、不知是否与孙希岩有某种亲属关系?从上引志文看,孙希岩之妻姐为著名权阉鱼朝恩的妻子,则孙希岩与鱼朝恩为连襟关系。孙希岩妻刘氏之兄刘福游官至刺史,当不是宦官;另一兄刘福仙,仅从其所任的左卫将军官职看,还不能断然否定他不是宦官,因为在唐代宦官充任诸卫将军的大有人在。从这些情况看,刘氏家族也是一个具有相当地位的家族。 据《第五玄昱墓志铭》载:“夫人彭城郡君夫人刘氏,……嗣子太子左赞善大夫国进等。”(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4册。 )第五玄昱是与孙希岩同时任职的大宦官,其妻封号彭城郡君,与孙希岩妻的彭城郡夫人之封号相同,按照唐朝凡封邑取得姓之地的规定,两人应为同一籍贯,且都姓刘,从孙希岩妻的墓志看,其姐妹颇多,又是同时代人,故两人很可能是姐妹关系。刘氏家族是否为宦官家族,由于史料残缺尚不好断然确定,但从其家与这些宦官家族的密切关系看,极有可能也是一个宦官家族。唐代刘姓大宦官家族不少,由于史料的缘故,目前还无法确定其到底属于哪个家族?只好留之待考了。对于与其联姻的第五家族有必要略作介绍。从《第五玄昱墓志铭》看,他曾监李抱玉军与安禄山叛军作过战,立有大功,死于大历十二年(777年), 最后的官职是河西陇右副元帅并怀泽潞监军使、镇军大将军、左监门卫大将军,封开国侯,是一个地位相当高的宦官。墓志只记载了其一个养子,此人不是宦官。从“嗣子太子左赞善大夫国进等,号天以哀”一句看,其子当不止一人。史籍中记有宦官第五国珍,在宪宗时任右神策军中尉(注:《旧唐书》卷15《宪宗纪》。)。其既与第五国进连名,入仕又晚于第五玄昱,当是其另一养子。僖昭时期有一宦官第五可范,先后任过御食使、左神策中尉(注:《资治通鉴》卷263。)。 是否是这一家族的后世子孙,还不好定论。 在众多的唐代碑志中,记载有许多宦官的养女,只记其嫁于某地某氏,如果详考还可以寻出不少大宦官之间联姻的线索来,限于篇幅,这里只举一例。《焦仙芝墓志铭》云:“有女一人,适阴山吐突氏。……长自盛门,嫔于高族。”(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4册。)焦仙芝的祖父为房州刺史,其父为右卫大将军同正、知内侍省事,其弟为内常侍、武德使,焦仙芝本人任内寺伯,志文说其女“长自盛门”也不算夸张。她所嫁与的吐突氏,既是“高族”,地位一定显赫。见于记载的唐代达官中姓吐突者仅吐突承璀一家,他是宪宗朝最有权势的宦官,任左神策中尉,曾任统帅率大军讨伐过河北叛镇,在宪、穆二朝交替的斗争中,承璀为另一派宦官梁守谦、王守澄所杀。敬宗初年,在当时的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支持下得到平反,其子吐突士晔约在此时又得到任用(注:《旧唐书》卷184《宦官传》、《吐突承璀传》。)。 到宣宗初年,士晔被提升为右神策中尉,《东观奏记》卷下云:“上即位,追感承璀死于忠义,连擢其子士晔至显贵,为右军中尉,开府仪同三司、恩泽始终无替焉。”上引墓志撰于武宗会昌四年(844年), 吐突家族早在此前已平反昭雪,故焦氏才乐意将女嫁于其家。吐突本胡姓,所以志文称之阴山吐突氏。与吐突士晔同时的还有一位宦官吐突士昕(注:《册府元龟》卷669《内臣部·谴责》。),二人连名,当为兄弟关系,只是不知焦氏嫁给的是他们中的哪一位。 宦官世家形成的结果,必然是世代盘踞宫闱,养子凭借其养父的权势而迅速提升;而宦官之间的联姻尤其是高级宦官之间的联姻,则容易形成“枝派蝉联”,亲党胶固的局面,使宦官的势力更加膨胀,专权擅政,在南衙北司之间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种婚姻关系渗透着浓烈的政治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