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史学中的跨学科方法研究概述(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蒋大椿 李洪岩 参加讨论

裔昭印认为,西方心理学理论不是具有唯心主义特征,就具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倾向,往往把人生物化,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西方心理史学不能克服上述缺陷,因而也只重视人的自然特征,即心理的生理基础,却忽视人的社会特性,即心理的社会基础;更未看到社会生产使人的自然特性与人的社会特性日益分离,在语言中介影响下,心理生理结构必然要纳入社会结构。它片面夸大遗传对人类行为方式的作用,拒不承认人们的行为方式会随着物质生产和社会组织发展以及人们之间互相交换信息而作出改变。它过分强调童年经验对人们自我表现方式的作用以及人的本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时,它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不可能完全科学地解释历史现象。
    邹兆辰、郭怡虹认为,西方心理历史学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理论基础,即精神分析理论。把它扩大运用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其他领域,其主观性、虚构性就更明显地暴露出来。夸大个人心理作用,并不能真正发展历史学,而只能伤害科学的历史学。历史心理学应突破唯心主义心理学的窠穴,摆脱心理分析理论的束缚。
    荣颂安归纳西方心理史学的弱点和错误主要有三:一、随意夸大历史人物心理状态的作用,忽视或抹煞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经济、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因素,片面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单一原因的解释;二、陈述浮夸,缺乏扎实的史料依据,并常常随意取舍史料,从而使科学性受到极大影响;三、由于大量使用杜撰的术语或套用外来语,变得越来越晦涩难懂。
    还有一些作者对此也有论述。以上事实说明,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显然不能照搬进我国的历史研究领域。我们只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吸收其合理因素,并加以深刻改造,才能发挥心理史学方法的科学作用。
    (二)心理历史学方法的涵义和基本原则
    一些学者对此作了初步的介绍和探索。荣颂安在《心理历史学简介》(13)一文中说,心理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两门学科相互渗透、结合的产物,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进程和社会集团或历史人物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作出心理学上的解释。它旨在研究历史人物和社会集团的心理,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赵吉惠在《历史学方法论》中认为,历史心理方法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从而对历史作出解释的方法。运用心理分析研究历史,就叫心理历史学。
    邹兆辰、郭怡虹则着重介绍了西方心理史学方法的基本涵义和特征。主要有四:第一、普遍以很大的注意力去探讨历史人物的童年生活经历。并力图在其中寻求对人物一生都有影响的因素;第二、普遍地运用弗洛伊德或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的概念或术语来解释历史人物的心理现象;三、把有关个体的精神分析理论运用到群体的思想倾向和行为研究中;四、在材料运用上的特点是,既重视传统史学方法所重视的文献资料,但更注意回忆录、私人信件、日记等有助于进行心理分析的资料。除文字资料外,生活习惯、行为癖好也是进行心理分析的有用资料。(14)
    彭卫对建设我国的心态史学方法作了较为系统的探索,他在《西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发表的《心态史学研究方法评析》一文中认为, 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历史上人们心理状态的史学方法。在1987年第8 期的《未定稿》发表的《心态分析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和《史学理论》1987年第2 期发表《试论心理历史学的主体原则与理论层次》两文,对此作了发挥,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进行心态分析,应当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一是历史社会性原则,强调在运用心理方法分析历史人物或群体时,要把研究对象作为一定社会的产物加以考察;二是历史客观性要求,强调尊重客观事实,从社会历史实际出发,切忌任何的主观臆测,也就是从个人或群体的心理所产生和依存的各种客观条件,去揭示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三是联系性原则。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每一心理现象的产生,均要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联系性原则不仅要求考虑引起心理现象的原因和条件,同时也要考虑与之相关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四是历史系统性原则,强调用系统的观点去清理和分析各种心理现象;五是历史复杂性原则。在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并非所有前后相沿事件都有因果关系。因果联系的非线性化是历史发展丰富性的重要表现,或一因多果,或多因多果。而因果关系本身也并非总是处于恒态,此时为因,彼时为果,互为因果是历史发展的普遍形式。历史心理分析也应恪守这一原则,对隐藏在某种行为之后的意欲的复杂性予以应有重视;六是历史差异性原则。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同一民族居住的不同地区,都有和他人迥然有别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差异性原则强调应对这些独特的精神面貌加以分析;七是历史性原则,又称发展性原则,即从动态研究人的心理变化,不仅要考察一个人现时的心理特点,还要研究其童年、少年、青年、成年和老年各个时期的心理素质。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历程尤其值得重视;八是时代性原则,要求研究者要注意到历史的特殊性,即充分考虑不同时代的各个侧面,以避免把现代人们或史学家本人的某种情感渗入到研究中去。彭卫还强调,不应当将上述原则割裂开,而应作为一个整体贯彻到具体历史问题的研究中去。
    关于心态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彭卫认为主要有:第一,个案分析法。其功用主要是用于历史人物的心理分析。在现代心理学中,个案指对一个事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尽管史料缺乏,且已成消逝的过去,不可能随时查询所跟踪的对象。但许多历史材料为人们提供了历史人物的生平概貌,细加比较,便可以勾勒出历史人物的生活细微之处。加之历史心理学是用业已实现的行为作为客观依据,从而有助于避免在现代心理学调查中常出现的回答同实际行为逆差的现象。个案分析法的步骤有两项:一是分析个人的主要言谈,二是分析个人的主要行为。其中虚伪的行为或心口不一的表现是最值得珍视的材料。第二、问卷分析法。在现代社会学和心理学中,问卷分析通过当面回答提出问题以取得有关数据。在史学中,不能让死人回答问题,这是历史心理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但这一不足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即列出题目,通过分析其各种表现,进而作出判断。问卷分析法主要是考察比个体行为更为复杂、历程更为漫长的社会集团。问卷分析法还可用以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其涵盖面是相当大的。第三是回溯动因法,即运用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形式排比与逻辑推理的方式去研究历史。这种方法有助于了解历史上某些微妙而又不大为人们所注意的事物。第四是语义分析法,即根据不同的语义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上社会心理集团进行研究的方法。譬如可根据不同时代人们之间的不同称谓来分析家庭亲属关系在心理上的密切程度,或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联系程度的变迁。但这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使用不慎便难免出错。第五是梦的解析法。根据弗洛伊德的释梦说,对梦进行解析。这不是十分妥当的。但剖析历史人物之梦所蕴含的真实意义仍然是有价值的。它的最大功用在于了解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深层心理结构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而这些特征和方面在公开场合则是难以发现的。此外,还有作品分析法,亦称内容分析法,即通过对著作者的各种作品进行分析或用投射技术对笔迹进行鉴定,以了解心理倾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