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杨守敬以金石裨史述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汉论坛》 邹华清 参加讨论

“以金石裨史”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杨守敬(1839-1915)独特的治学方法之一。杨守敬主张:“金石文字,以考证文字为上,玩其书法次之。”(注: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自序》。)他深知金石之学“关于史学者甚巨”,于是“心动不复能自主”(注:杨守敬:《激素飞清阁碑目记》。)。“每有所得,必为之考证”(注:杨守敬:《壬癸金石跋序》。)。
    一、考释金石文
    杨氏治金石学,首先是对金石文做一些基本的考释工作。
    1.考释真伪。如:
    《壬癸金石跋·魏三体石经残字跋》:范晔《后汉书·儒林传》谓:熹平四年,汉灵帝诏诸儒“为古文、篆、隶三体”石经。范氏“误以三字石经为汉,以一字石经为魏”。后人多袭此说。杨守敬针对这种情况,对三体石经作了缜密的考证。杨氏认为:“自来考古经者,知汉有五经、六经、七经之分,不知三字经只有两经(指《尚书》、《春秋左氏传》二部。--笔者注)。若以三字为汉,而谓汉只两经,可乎?此亦三字为魏刻之确证。”考释了此碑为魏时无疑。杨守敬还进一步论证,此“碑字绝不似伪作”。
    《壬癸金石跋·汉建初买地玉券》云:“‘百步为亩’,人皆知之;‘二百四十步为亩’,人罕知之。此券若以古亩百步计之,当得十五余亩。此二十三亩有奇者,本汉制也。于此益足征此券之真,非作伪者所能臆造者。”杨守敬依据汉朝的田制,考查买地玉券的内容,证明了此券的真实性。
    《壬癸金石跋·古鉥跋》:杨守敬首先考释了古鉥的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合而释之:为古国,‘将’为之将官,‘洰’是其名,‘传’是其所掌,如《周礼》‘行夫’之职。”最后又提出自己的见解:“惟所见古鉥无如此之大者,与‘行夫’小官不合,疑不能明,姑释所见以俟知者。”杨守敬考释金石文,遇到“疑不能明”的情况时,是“姑释所见以俟知者”。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杨守敬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
    2.考释正误。若前人考释金石文有误,则立即指明。如:
    《壬癸金石跋·魏潘宗伯李苞造桥题名跋》:宋代晏释为“太和六年”,即景元四年之前三十一年。而《两汉金石志》谓:魏太和是“太”,非“泰”,即在景元四年之后七年。钱大昕又以“泰”“太”相通释之。杨守敬认为钱释是而晏释非,并从三个方面对晏氏的观点予以反驳:“晏氏称此题在石门之南崖,是磨崖而非琢碑。今观潘宗伯一行,其下方已偏近石之缺处,故其字缩小亦渐斜于左方。当因先景元之题,故如此。若先无题字,则当居中书之,何用偏侧?此一证也。晏释谓自‘此’字下三字亦不可识。今谤审‘此’字下是‘石’字,‘石’字下尚有‘木’旁,当是‘桥’字。再一下字则不可臆度耳。是知景元开此道,而行人尚艰于跋涉,故复造此石桥以利之。若其道未通,何庸造桥?此二证也。李苞将二千人治此道,非同小役,故云‘始通此阁道’。若先有太和之造桥,则不得言‘始通’。此三证也。”这都是言晏氏考释金石文之有误。
    二、考释历史
    清代历史学家王鸣盛曾经指出:金石之学应以“考史为要”。杨守敬就是这样一位以“考史为要”的金石学家。
    1.考释官制。如:
    《壬癸金石跋·隋太仆卿元公墓志跋》云:“《志》所称官制,大抵与史同。唯其高祖素,为内都大官,而不见《魏书·官氏志》。而元公所历之官,如‘左给事中、士主寝、掌式司御少驾部’,亦不见《隋书·百官志》,盖史略也。”此言北魏、隋朝官制,并指出某些官名为正史所未载。
    《壬癸金石跋·齐乞伏保达墓志跋》云:“保达所历之官,并与史合。又云:‘诏赠太将军、颍川太守、齐昌镇将。’《隋志》于后齐不载镇将之官,至隋始著之,当以齐时无常制之故,亦犹‘行台’置于魏、齐,而隋代及著其秩。”又《壬癸金石跋·阳瑾碑跋》:“考‘行台’置于魏、齐间,其父为幽州道行台待郎,而不著其朝代。”杨守敬根据《齐乞伏保达墓志》及《阳瑾碑》考释了“镇将”、“行台”之官在隋和隋以前的设置情况。
    2.考释文物典章制度。如:
    《壬癸金石跋·汉洛阳武库钟跋》云:“至于钟之诂训,《说文》只酒器一义。而《左传》‘昭三年’,有‘豆、区、釜、钟’。《孟子》‘养弟子以万钟家’语。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皆量粟之名。《左传》‘襄九年’注:‘六斛四斗曰钟。’《小尔雅》:二缶曰‘钟’。注:‘八斛也。’《淮南子·要略》:‘一朝用三千钟赣。’注:‘十斛。’是古者钟量之制不一,故‘易侯钟’容十斗,重八斤;此钟容十六斗八升,重六十八斤也。”从上我们可知,钟为酒器或量粟器。钟量之制有不同,有六斛四斗钟,有八斛钟,有十斗钟,还有十六斗八升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