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招谕杨木荅兀事实考析(3)
三 猛哥帖木儿朝见之时,皇帝朱瞻基又下圣旨曰:“杨木荅兀所虏人口,虽三岁小儿无遗刷来”(注:《李朝实录》世宗,卷六十一,十五年闰八月壬申。第八册,300页。)。《明实录》亦有记载, “敕建州左卫掌卫事右都督猛哥帖木儿、都指挥使凡察等,令以初随杨木荅兀漫散官军,悉送京师”(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明实录东北史资料辑》二,426页。)。如上所述, 杨木荅兀将所虏汉人或送或放,已基本送完,这说明杨木荅兀已接受朝廷招谕,心向朝廷。朝廷本应给以鼓励,运粮救济,但朝廷并没有这样做。 宣德八年,明宣宗以猛哥帖木儿承命回还,“稽迟不来”,遂命指挥裴俊、千户赫连等率“军人一百六十名到斡木河,童猛哥帖木儿等约以杨木荅兀虏掠人口,本月(闰八月)十五日尽数传授。”裴俊等屯于草野,以待接收送还的所虏人口。十五日昧爽,杨木荅兀率人马“来围射杀”。另记,裴俊等以草枯马瘦,移营于人家附近,驻扎养马。十五日,驮载衣物等件,至中途,“忽被杨木荅兀同古州野人阿荅兀等约有三百余人马,前来抢杀。”同时,凡察、阿谷等协同官军对敌亦“被伤”。招谕杨木荅兀至此结束。 这次招谕杨木荅兀,明使裴俊等曰:“盖童猛哥帖木儿首谋作贼,而欲免其罪,假称兀狄哈。若吾徒皆归斡木河,则恐或尽杀”。李荅得知明使所言,以为是个好时机,紧随其后,落井下石,令朝鲜接伴使向明廷使臣宦者崔真曰:“前者大人潜送童猛哥帖木儿处敕书,据本国奏斡木河、婆猪江等处居住野人、假粧忽剌温野人面貌,纠合四百余骑,突入边郡杀害军民。即今又欲纠合人众窥伺抢掳等因,载在敕书。然当初本国奏本只录婆猪江野人诱引忽剌温作贼而已,未有斡木河居住野人之事。大人知此意。”(注:《李朝实录》世宗,卷六十一,十五年闰八月壬申。第八册300页。十五年闰八月甲戌。第八册301页。卷六十二,十五年十一月乙巳。第八册320页。)李祹与裴俊皆以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为敌。 本来“癸丑事件”中,猛哥帖木儿与朝廷使臣配合建州卫李满住,围截忽剌温人马,才夺下被虏的朝鲜人口。猛哥帖木儿本有恩于朝鲜,李祹何尝不知,但其恩将仇报。目的是将猛哥帖木儿连同杨木荅兀一起杀掉,以除去两个“巨奸”。 四 杨木荅兀出逃之因,源于明廷腐败,官吏横行暴虐。但明朝太宗、仁宗、宣宗三朝招谕杨木荅兀是真诚的,其政策亦宽容。三朝亦有差别,专制独裁皇帝不了解民情,招谕难以切实执行,收效甚微。而体贴民情的仁宗皇帝,才了解到事情的真正起因,真正关怀杨木荅兀,事情有了转机。而淫于游戏的宣宗皇帝朱瞻基,则专心一意于朝鲜、建州卫、建州左卫、毛怜卫、长白山、图们江捕海青、土豹,无视招谕杨木荅兀之事实,却一味逼杨木荅兀尽交被虏汉人,又用兵压境,激起杨木荅兀与官兵及助战的猛哥帖木儿一场厮杀,结果猛哥帖木儿建州左卫人大半殉难,使杨木荅兀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不难设想,如果李祹允许杨木荅兀差人护送所虏汉人,由朝鲜境内经过,一定是另一结局。李祹为何不准由境内通过,他在杨木荅兀进入斡木河之前即想置之死地,他不准杨木荅兀与朝廷交往,断绝生路。不仅如此,自猛哥帖木儿进京朝见后,往日的“东北面之藩篱”,“防倭有功”之人,却成了仇敌,多次计谋杀掉猛哥帖木儿、灭建州左卫,未能得逞。而转嫁招谕杨木荅兀,却使猛哥帖木儿与杨木荅兀两败俱伤。自“庚寅”、“癸丑”事件至此,毛怜卫、建州卫、建州左卫以及杨木荅兀,均遭毁灭性打击,永乐初年,朝廷欲以建州女真为主,于图们江、鸭绿江流域建立完整自治的建州卫遭到破坏,图们江以南的建州左卫、毛怜卫已不复独立存在了。李祹乘机出兵进占建州左卫、毛怜卫,逐渐建成“六镇”,了结了李朝几代国君侵占斡木河以东图们江以南广袤土地的欲望。这次杨木荅兀与明兵及猛哥帖木儿厮杀,李祹不但袖手旁观,以牟渔利,而且是这场人间大祸的主谋。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