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杨奎松:蒋介石与战后国民党的“政府暴力”(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杨奎松 参加讨论

(四)关于李闻惨案
    李公朴遇害是在1946年7月11日晚,但李案发生后接连4天均未见蒋日记中有任何反应。(32)甚至15日闻一多遇害当日,卢汉、陶镕、梅贻琦等昆明党政团和学校领导人都有急电呈蒋,但因14日蒋携宋美龄、蒋经国上庐山游山消暑,除15、16两日个别发了几封重要电函外,多在山里观景散心,“欣慰无已”(33),蒋日记中也并无任何反应。
    直到17日的日记中,蒋介石才开始高度关注起这一连续的谋杀案。当日,蒋介石得到唐纵等的报告,马上给在南京的唐纵去电话,要他即赴昆明主持破案工作。蒋并有电报给云南新任警备总司令霍揆彰称:“李公朴与闻一多案关系重大,希于三日内负责缉获正凶,勿稍贻误,以后应严防此种暗杀案之续出。警备司令部应负全责也。”(34)
    当天下午,蒋进一步得知,美国驻昆明领事馆已介入李闻惨案,将十余名左倾教授接入领事馆避祸。这一情况使蒋对此案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了。在已经派出唐纵等情报官员之后,他当晚又电示正在沈阳的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和云南省省长卢汉,要他们立即来南京商谈此事,以便尽快回昆明负责调查处置。但是,蒋介石突然高度重视此案的首要原因,显然不是两位知名教授意外惨死,而是因为美国人的公开介入。
    蒋介石每天记日记通常仅为一页纸篇幅,字数至多不过四五百字,因每日事务头绪繁杂,故每件事仅寥寥数语。但在17日的日记中,蒋用近200字来记述昆明的这一事件,可见重视程度。然而他记述李、闻被杀事,仅用了50余字,多半内容都是在骂去美国领事馆避难的教授没有骨气。蒋写道:“昆明连出暗杀案二起,先李公朴,次及闻一多,皆为共党外围之民主同盟中党酋,应特加注意,彻究其凶手,以免共匪作污陷之宣传。最可耻者,以此案出后,在昆之民盟酋首八人皆逃至美国领事馆,求其保护,此等智识分子而且皆为大学有名之教授,其求生辱国,寡廉鲜耻。平时自夸所谓不畏死者,而其畏死至此,书生学者毫无骨格乃如此也,可痛!”(35)
    第二天,蒋介石依旧对此耿耿于怀。在得知张君劢等有电报给马歇尔和司徒雷登,批评特务政治和暗杀政敌的手法使国内和平谈判难以延续后,蒋更加怒不可遏,在日记中痛骂张等实为“投机宵小,寡廉鲜耻”,“无识无胆”。(36)而在白天对庐山青年远征军复员工作检讨会的演讲中,他也专门就此发表了一通谈话,怒气冲冲地称,当今社会上就是有一批“投机份子,借民主的口号来谋个人的出路”,他们“推波助澜,不惜为虎作伥,来为共产党张目”。而共产党,恰恰是毁弃道德,蔑视人伦,自己毫无主张,处处“仰外人的鼻息,听外人的指使,以外国人的意见为意见,以外国人的利害为利害”的“卖国汉奸的组织”。(37)但显而易见的是,蒋介石自己也无法不被美国人的意见所左右。
    18日晚,蒋介石在庐山宴请马歇尔和新就职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马歇尔向他说明了美国政府对李闻事件的极度震惊和憎恶的心情。司徒雷登也直言:“最近的谋杀造成的极大的恐惶”,使“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对政治思想和行为进行压制的开始”。并明确建议政府应公开发布文告,说明反对谋杀的做法。(38)为此,蒋专门把司法部部长叫到庐山上,要求其以政府名义拟文,“对昆明暗杀案”重申:政府对无武力之人民与党派负有保护其生命与自由的责任;一切无武装之人民团体,均可合法登记,均享有言论出版自由。(39)
    从7月20日开始,面对国际和国内舆论的强烈批评和质疑,蒋介石不得不开始把调查解决“昆明暗杀案”列为首项工作任务,并每日花费相当时间来研究处理。
    21日,蒋介石得到消息,称李闻案与霍揆彰的警备司令部有关,因而决定“即令霍来报告,再定处置”。(40)
    22日,蒋致电唐纵和霍揆彰,要求两人务必在25日前取得调查结果,并在25日密来庐山面报。在当日日记中,蒋哀叹:“云南军事干部幼稚无知,不胜痛苦。”(41)
    23日,蒋下午“研究昆明追究凶案情,写霍揆彰各函。晚课后约卢永衡(按:卢汉)主席聚餐,听取其报告。”(42)
    24日,蒋上午参加庐山夏令营开学典礼后,即回寓所与卢汉“谈滇事约一小时四十分钟”,进一步得知霍揆彰在李闻案中的所作所为,故在日记中再斥曰:“幼稚如此,可叹!”
    25日,鉴于“昆明刺案内容既明”,蒋介石当天开始思考处置办法。在他看来,处理此案第一要注意的,是阻止“反动派”用这件事来指责政府暗杀反对党人,从而进一步诬陷国民党为“法西斯”党。为此,政府必须主动究案,并注意“宣传技术”。他同时考虑了“公布与审判之准备”和“对霍处置之方针”问题,但仍旧希望霍能“自动彻究此案”,以利解脱嫌疑。(43)
    当天,霍揆彰上庐山见蒋,路过南京时公开对记者声称:“李公朴闻一多被狙案已获重要线索,有关重要人犯前某部军官杨立德中将已被捂住,并供认不讳。”并暗示暗杀主使者为龙云之子龙纯曾。(44)当晚见到蒋时,霍仍将这套说辞和所谓证据呈报于蒋,当即遭到蒋的痛斥。蒋在日记中写道:“晚课后召见霍揆章[彰],彼犹呈其假造人证与口供,幼稚荒谬极矣,乃面加斥责,并明告其所部之所为,且指出其行刺之人名,即令彼自想此案之办法而退。”当然,蒋也并不是要惩处霍,霍退出后,蒋即“再令张镇宪兵司令来谈,指示其与霍研究手续与要点”。(45)
    26日一早,蒋即约见张镇与霍揆彰,听取他们商量后的意见,一起研究昆明刺案及处理方针。下午蒋为昆明案等甚感“忧闷”。晚复约顾祝同、卢汉、张镇和霍揆彰等晚餐,“嘱其同返昆明,彻底追究刺案也”。(46)
    27日,乘顾祝同还在山上,蒋一早就把顾找去,提醒他“昆明案处理方针”决定后,要用飞机送庐山交自己审阅后才可发表。白天,与霍同为陈诚亲信,时任参谋总长办公室高参的张振国应召面蒋谈霍揆彰事,被蒋“痛骂”。傍晚,唐纵率特务调查人员毛人凤等上山,向蒋报告调查结果。蒋“愤怒犹未已,大骂霍揆彰是疯子”。晚上,“长吁短叹”的蒋介石总结几日来思考处置昆明一案之情形,在日记中写道:“本周几乎全为此事增加烦恼与苦痛也。”并哀叹,此事“又予反动派以法西斯恶名之诬蔑,干部无知幼稚,殊令人啼笑皆非”。(4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