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章太炎1935年3月15日在江苏省立师范学校作《历史之重要》的演讲,在演讲结束时说:“夫讲学而入于魔道,不如不讲。昔之讲阴阳五行,今乃有空谈之哲学、疑古之史学,皆魔道也”。参见马勇编《章太炎讲演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3页。 ⑥章太炎《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载马勇编《章太炎讲演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7页。 ⑦柳诒征:《论以说文证史必先知说文之谊例》,载顾颉刚《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17~222页。 ⑧叔谅:《中国之史学运动与地学运动》,载《史地学报》第2卷第4号1923年,第13页。 ⑨陈寅恪:《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38页。 ⑩王国维:《古史新证》,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2页。 (11)王汎森:《民国的新史学及其批评者》,载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2页。 (12)顾颉刚:《古史辨》第1册《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3页。 (13)陶元珍:《亡师新化刘掞藜先生事略》,载《国风》第7卷第1期民国二十四年九月,第44~45页。 (14)顾颉刚:《答刘胡两先生书》,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97页。 (15)刘掞藜:《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51页、186页。 (16)顾颉刚:《启事三则》,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87页。 (17)顾颉刚:《古史辨》第1册《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5页。 (18)陶元珍:《亡师新化刘掞藜先生事略》,载《国风》第7卷第1期民国二十四年九月,第45页。 (19)顾颉刚:《古史辨》第1册《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0页。 (20)刘掞藜对顾颉刚的商榷详见《读顾颉刚君〈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的疑问》、《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等文,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2~186页。 (21)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3页。 (22)胡堇人:《读顾颉刚先生论古史书以后》,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94~95页。 (23)顾颉刚:《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18~120页。 (24)刘掞藜:《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66页。 (25)刘掞藜:《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66页。 (26)顾颉刚:《我是怎样写〈古史辨〉的?》及《自序》,参见《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8、43、52、80等页。 (27)刘掞藜:《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66页。 (28)刘掞藜:《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载《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53~161页。 (29)刘掞藜:《中国上古史略》,国立武汉大学印(确切时间不详),第1页。 (30)顾颉刚:《古史辨》第1册《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2~43页。 (31)刘掞藜:《中国上古史略》,国立武汉大学印(确切时间不详),第1~2页。 (32)刘掞藜:《中国上古史略》,国立武汉大学印(确切时间不详),第3页。 (33)刘掞藜:《中国上古史略》,国立武汉大学印(确切时间不详),第1~2页。 (34)刘掞藜:《中国上古史略》,国立武汉大学印(确切时间不详),第10~11页。 (35)刘掞藜:《中国上古史略》,国立武汉大学印(确切时间不详),第1~2页。 (36)刘掞藜:《中国上古史略》,国立武汉大学印(确切时间不详),第5页。 (责任编辑:高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