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设八十年与时代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已经走过八十个春秋。八十年来,党的产生、成长、发展和全部实践,无不与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密相联,无不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特征。认真回眸和审视时代特征与我们党建设的关系,对深入研究和阐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新世纪党的任务顺利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是党的建设八十年的基本轨迹 20世纪初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按照列宁关于时代的理论,所谓时代,是指根据某种特征为基础划分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它以某个阶级为中心,以全球为舞台,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路标,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属于国际社会发展进程和基本方向的战略概括。列宁关于时代的论述,以阶级关系为基础,着眼于政治、经济的全局,准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毛泽东称这一新时代为“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1](p.1260)。在这个新的时代, 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处于时代的中心;无产阶级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为时代发展的总趋势。诞生于这一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从它孕育之时起,其自身建设就与时代特征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新时代的产物。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预言,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鉴于俄国所处的历史环境,马克思特别指出: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2](p.438)。列宁在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特征后明确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3](p.709)基于这一新的论断,他亲自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等著作中强调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积极参加民族民主革命,并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和民族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落后国家革命的指针。在中国,随着旧民主革命的屡遭失败和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党诞生八十年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历史阶段中,虽然经历了曲折坎坷,但从未停止过对时代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不同阶段的特点的认识和把握。这种认识和把握逐步趋于科学和准确,为党在这三个历史阶段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与时俱进,使党成为举世公认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时代特征所决定的中国革命的特点是:中国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应由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有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革命纲领,摆脱了旧民主革命屡遭失败的厄运;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方法,即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革命的敌人;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即不再走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老路,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根据时代特征所决定的中国革命的特点,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提出的要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就是要适应民主革命阶段的时代要求来建设党。联系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建设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党的建设就得到了进展;偏离了这条总路线,就违背了时代的要求,党的建设就遭受了挫折。 大革命时期,我们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但是,当时党还处在幼年时期,马克思主义水平不高,全党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时代的特征,对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了解也比较肤浅。党的主要领导人思想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依然坚持旧民主革命的立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自愿把革命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由于违背了时代的要求,结果酿造了一杯苦酒:革命发展了,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党的队伍扩大了,却不能巩固,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受了资产阶级的欺骗,而使革命遭受惨痛的失败,党的组织也遭受空前的摧残。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三次“左”倾错误,则是从另一个极端违背了时代的要求,不懂得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妄图“毕其功于一役”;不懂得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盟友,主张在民主革命阶段就打倒资产阶级,给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在党内统治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也把我们党推向绝境的边缘。违背时代的要求,必然要遭受惩罚。这是真真切切的例证,活生生的事实。 经过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我们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逐步端正了思想路线,对民主革命阶段的时代特征和中国革命特点与规律的认识,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党的七大召开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全党在正确认识时代特征和中国革命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从此,党的建设与时代特征的结合进入了新的境界。这不仅保证了民主革命迅速取得胜利,而且党的组织空前壮大,党的战斗力也有了极大提高。 党执政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怎样从时代特征出发,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特点及其规律,是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向全党提出了重新学习的任务,其中也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在这一阶段,时代特征所决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主要是:第一,无产阶级依然处于时代的中心地位,但阶级关系在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要逐步被消灭,其成员要由剥削者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知识分子要由小资产阶级营垒转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第二,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本阶段的根本任务。第三,我国将经过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前进。 在一个时期内,党正确把握了本阶段的时代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按照时代的要求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八大路线。党密切联系政治路线加强了自身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取得巨大成绩。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党的领导水平和凝聚力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1957年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渐脱离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失误,把阶级斗争作为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甚至提出了“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即所谓“五十字建党大纲”,使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受到了严重损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全面深刻地分析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总趋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根据这一时代特征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总目标。二十余年来,党在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随着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党的队伍空前壮大,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并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鲜内容,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凝聚力与战斗力大大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回眸三个历史阶段党的建设实践,不难看出,科学地认识并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是八十年来党的建设的基本轨迹。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