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陈舜:《权利及其维护——一种交易成本观点》,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②余涌:《道德权利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64页。 ③王家国:《权利的互惠性》,《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④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01页。 ⑤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13,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24页。 ⑥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13,第224页。 ⑦《朱文公文集》卷42《答吴晦叔书》,转引自吴宣德:《戴震“理欲”说对宋明理学的继承与改造》,《哲学与文化》2002年第5期(第28卷第5期)。 ⑧王阳明著、阎韬注评:《传习录》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89页。 ⑨王国良:《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6页。 ⑩王阳明著、阎韬注评:《传习录》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5页。 (11)《原善》卷中,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67页。 (12)《答彭进士允初书》,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第166页。 (13)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下,第58页。 (14)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第8页。 (15)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第11页。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81页。 (17)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下,第59页。 (18)唐代兴:《利益伦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0页。 (19)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76页。 (20)焦循:《雕菰集》卷9《格物解二》,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第131页。 (21)《原善》卷上,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第75页。 (2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1页。 (23)《语录》十七,转引自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394页。 (24)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13,第226页。 (25)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13,第228页。 (26)焦循著、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卷22,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735页。 (27)焦循著、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卷17,第568页。 (28)王茂等:《清代哲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98页。 (29)焦循:《雕菰集》卷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解》,第143页。 (30)王国良:《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