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庞德公及其亲友考释(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 黄惠贤 参加讨论

    与陈寿书相比较,差异处有三:1、《魏志》不涉及士元和德公的关系,惟《襄阳记》明确指出,庞统是“德公之子也”;2、庞士元并非“弱冠”(20岁)见德操,而是“年十八”造访司马徽;3、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庞统自“往见徽”,而是庞德公“使诣司马德操”。总之,《襄阳记》把庞士元的成长过程,与其从叔德公之教导、呵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能生动地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这里,我们应看到习凿齿虽晚于陈寿,但二人生活的年代相距不远,且习凿齿以本地人撰写本地事,较之陈寿据传闻写史更为具体可信。因此,当以《襄阳记》所载为准。庞统的才识仅次于诸葛孔明,而在习桢、马良之上(注:《三国志》卷45《蜀书·杨戏传》注引《襄阳记》曰:“习桢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由于从叔庞德公的教导、呵护,终于由“盛德”之士,成长为“识时务”的“俊杰”。后来随刘备进兵巴蜀,历治中从事,擢升为军师中郎将。
        《三国志·庞统传》称,统子宏,“刚简有臧否”,轻傲权贵而受到排挤,卒于涪陵太守任上。统弟林,封列侯,历任州治中从事、镇北参军、钜鹿太守。林妻习氏,襄阳名士习桢之妹,也是一位“义节”堪称的妇女。《襄阳记》载:
        曹公之破荆州,林妇与林公隔,守养弱女十有余年。后林随黄权降魏,始复集聚。魏文帝闻而贤之,赐床帐衣服,以显其义节。
        总而言之,庞德公不阿权贵,高风亮节的言行,影响教育了子侄后辈,形成崇德尚礼、刚正不阿的好家风。他既是襄阳庞氏的大家长,也是庞氏宗族的精神支柱。
        此外,庞德公的影响,实际上超出了庞氏家庭,惠及后学朋辈。《襄阳记》载:
        司马德操尝造(德)公,值公渡沔祀先人墓。德操径入堂,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言:‘有客即来就我与庞公谈论’。”其妻子皆罗列拜于堂下,奔走供设(注 :《三国志·庞统传》、《后汉书·逸民·庞公传》均注引《襄阳记》有“奔走供设”四字;《襄阳耆旧记校补》误漏,当增补。)。须臾,德公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德操少德公十岁,以兄事之,呼作庞公也。
        能登堂入室,称兄呼嫂,可知德操与德公自非等闲之交。习凿齿与桓秘书称:“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注:《晋书》卷82《习凿齿传》。)。“二德”并称,指的正是庞德公、司马德操。关于司马德操,史有趣闻。《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参见《世说新语校笺》本。《世说新语》,南朝宋刘庆撰,梁刘孝标注。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4月第1版。本条见该书上册36页。)注引《司马徽别传》称:
        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辩论,而一皆言佳,岂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
        对刘表及其荆州地方政权,司马德操和庞德公的不合作态度是一致的。这与他向刘备推荐“卧龙”、“凤雏”,形成明显的反差。《襄阳记》载:
        后,刘备访世事于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卧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司马徽对咨询所答迥异的关键,在乎问者的人品、志向的高下。“凤雏”是德公欣赏的从子,“卧龙”则是德公子山民的妻弟诸葛亮。《后汉书·逸民·庞公传》注引《襄阳记》称:
        诸葛孔明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
        孔明之所以特别尊崇庞德公,除了是其姻亲晚辈外,似乎更是对德公高尚之人品、德行的敬佩。另一位向刘备携荐、也称孔明为“卧龙”的是徐庶,事见《三国志》卷35《蜀书·诸葛亮传》。此徐庶,即前引《襄阳记》载与司马德操同聚于鱼梁洲庞德公居宅之徐元直。
        《三国志·诸葛亮传》称“颍川徐庶元直”,他是司马德操的同郡老乡。《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说,徐庶“折节学问”、“义理精熟”,是位博学好问的青年书生。他“与同郡石韬(字广元)相亲爱。初平(公元190-193年)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客荆州。”到建安初(公元196年),徐元直和石韬、孟公威、诸葛亮“俱游学”于襄阳,而元直“又与诸葛亮特相善”。《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年青的诸葛亮曾“自比于管仲、乐毅”,同伴们多不以为然,只有徐元直和崔州平“信然”。因此,徐元直、崔州平和诸葛亮的确是少年知己。
        崔州平是博陵著姓,汉司徒崔烈之子,约在兴平(公元194-195年)年间从长安南下,蜗居于襄阳。《水经·沔水注》载:
        (檀)溪之阳,有徐元直、崔州平故宅,悉(寡)人居。故习凿齿《与罗秘书》云:“每省舅家,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未尝不抚膺踌躇,惆怅终日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