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毛泽东“超英赶美”思想演变阶段的历史考察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齐卫平/王军 参加讨论

    “超英赶美”是毛泽东在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形成的重要思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毛泽东“超英赶美”思想虽有过一些探讨,但线条比较粗,而且大多数的文章仅注重于这一思想提出的原因和评价方面,关于它的变动过程则缺乏阶段性的考察。事实上,毛泽东的“超英赶美”思想从1955年3月明确提出,至1960年底改变和放弃,五年中变化很多,起伏也很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我们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拟对这一思想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进行考察。
        提出阶段:1955年3月--1957年10月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在极其艰难的时代背景下,领导中国人民甩脱百年屈辱而站立起来的。由于积贫积弱遗留下的破烂摊子,更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封锁与遏制政策、逃离大陆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又不断制造不稳定因素,新中国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因此,当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尽管已为新中国的建设作了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策划,但对新中国的发展宏图还缺乏一个详尽的规划。1953年党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初步得到展开。毛泽东“超英赶美”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
        1955年3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赶超”思想,他说:“要在大约几十年内追上或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1](p392)这里,毛泽东虽然没有具体点出赶超的对象,但“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显然是指美国。10月29日,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毛泽东在发言中就讲得具体了:“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究竟要几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七十五年。”[1](p500)这两个资料表明,毛泽东“赶超”的思想早在1955年已经初步形成。
        1956年至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吐露过自己的心愿。讲得最为坦诚、最为急切的是在1956年8月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在谈到赶超美国问题时,他讲了长长一段话:“人家(指美国--引者)一亿七千万人口有一万万吨钢,你六亿人口不能搞它两万万吨、三万万吨呀。你赶不上,那你就没有理由,……它的钢在六十年前也只有四百万吨,我们比它落后六十年。假如我们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应该赶过它,这是一种责任。”毛泽东还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赶超美国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他说:我们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族人民,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2](p89)。同年12月8日,毛泽东与工商界人士谈话指出:要赶上美国一亿吨钢,请大家把目标转向这个方面。[2](p182)1957年5月4日,毛泽东在接见来访的缅甸联邦民族院议长萧恢塔时,向外国朋友表示:我们要好好干五十年,把工业建起来,要有美国那样多的钢铁。[3](p399)7月,党中央在青岛召开省市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再次强调:“准备以八个至十个五年计划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美国”。[3](p400)
        根据以上引述的一些资料来看,毛泽东的“赶超”思想在提出阶段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促使毛泽东产生和形成赶超思想的最根本因素,是深感贫穷和落后的现状有损于新中国的形象。第二,提出赶超思想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基础之上的,尽管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但他确信,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将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第三,将赶超的目标定位在美国,不仅是因为当时的美国被认为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它也是中国的直接对头,是遏制和封锁新中国的罪魁祸首,党和人民对它憋着一肚子的气,就像毛泽东说的,“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1](p500)。从解放战争打败美国扶植下的国民党军队,到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击败美军,中国人民已经与美国间接、直接交战多年,最后的结果使中国人民对战胜美国充满自信。历史也使毛泽东相信,中国完全可以在经济上赶超美国。第四,毛泽东提出赶超美国的目标,从一开始就瞄准在钢铁的产量上,这是因为就当时的认识水平来说,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主要的指项标准。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的“全民炼钢”显然与这个认识有关。第五,毛泽东将赶超美国的时间设想得比较宽裕。大多数讲话讲约五六十年的时间,最长的估计是75年,主要是以美国钢铁从400万吨到1亿吨的发展历史为依据。这虽然简单了一些,但就赶超时间来看,还是有足够余地的。此前在制定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其他领导人头脑里,已经明确形成一个时间概念,即用10至15年的时间完成一化三改造任务,届时中国的工业化将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原定的设想,用五六十年的时间赶超美国,现在看来仍不失其合理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