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张闻天与中国红军从内战到抗战的战略转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抗日战争研究》 徐波/沈卫 参加讨论

三军事战略方针的制订
    在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的过程中,红军在军事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合乎当时实际并区别于内战时期的战略方针。其中,全面抗战方针、持久战理论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策略。是构成中共和红军在当时乃至整个抗战时期军事策略思想体系的三大基础理论。这一体系的形成,乃是中共领袖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果,其中直接负责军事工作的毛泽东等的作用已为人们所熟知,而作为中共最高负责人的张闻天主持运筹、谋划决策,发挥着他人所不能替代的领导作用,人们则甚少予以重视。
    抗日持久战的思想与理论,是在中共领导集团对中日双方矛盾关系及力量对比的客观估量与研究之上逐渐形成完整体系的。张闻天是中共领袖集团中提出此一理论的第一人,也是此一理论的主要的奠基人之一。张闻天有持久战思想并非偶然。还在长征出发前夕,他即在《红色中华》发表署名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阐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指出战争不是“几天几月甚至几年完成的”(注:《张闻天文集》(一),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516页。),并对斗争中的拼命主义和逃跑主义两种倾向作了批评。此一社论为红军实行长征转移,从理论上作了准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随着大规模抗日战争的迫近,张闻天在对敌我关系进行冷静估量的基础上,在中共党内首先提出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持久战思想。1935年12月,张闻天在由他起草的著名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即“瓦窑堡会议决议”)中,在对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之后,明确提出:“把这一形势同目前依然存在着的不平衡发展的形势合起来看,就知道中国革命保持了一种持久性”,必须“为着同敌人作持久战而准备自己的持久艰苦工作”。(注:《张闻天文集》(二),第45页。)1936年4月,张闻天在《关于抗日的人民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又指出:“抗日战争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决定胜负的,这是一个持久战。”文章同时指出:“共产党员在准备与组织大规模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应该学习如何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掠与保卫中国的防御性口号下组织进攻,在进攻中知道如何巩固自己的阵地,如何组成源源不绝的后备军走上前进阵地,如何使先锋队与后续队密切的联系起来,而且同可能发生的保守主义或冒险主义做斗争……在这中间我们应该运用一切作战的方式,对付顽强的敌人,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注:《张闻天文集》(二),第95页。)此后张闻天又不断发表文章和讲话,号召全党:“积蓄雄厚的力量准备持久战,使中国革命得到最后的胜利。”
    全国大规模抗战爆发后,张闻天在洛川会议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强调持久战问题。”在报告和发言中,张闻天从中日双方情况及国际形势,战争曲折发展的趋势,日本不能坚持持久战争的弱点及中共在持久抗战中的方针任务等方面,对持久战的战略思想作了全面的论述。张闻天指出:“争取抗战胜利,这是艰苦、持久、变化很多的斗争过程,要准备持久战争。持久战,包含进攻、防御、退守等。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是艰苦斗争的过程。”可能发生挫折、失败、妥协、叛变的事件,可能发生新的大举进攻而我们不能抵抗只能撤退,但这还只是部分失败而不是全面失败。我们要在坚持战争的过程中实现我们的主张,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在此过程中,共产党必然取得领导权。要看到日本的弱点,“由于内部矛盾、经济力量脆弱等因素,决定了它不能坚持持久战”。(注:《张闻天文集》(二),第339-343页。)洛川会议以后,张闻天又在《解放》周刊发表《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持久性》一文,对持久战理论进行进一步阐述。文章通过中日两国人力、物力、军事力量、国内矛盾、国际关系以及战争性质等的对比,说明日本很难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中日两国的战争,将带有持久的性质”,中国“必须用持久战以战胜日本”。文章指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关键,是动员全中国人民参加全面的抗战”,“四万万中国人民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力量的泉源。只有依靠这一伟大力量,我们才能进行持久战,才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注:《张闻天文集》(二),第352页。)张闻天在他主编的《解放》周刊上还接连编发了彭德怀的《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先决问题》、周恩来的《怎样进行持久抗战》等文章,对持久战策略展开进一步讨论。不难看出,以上这些工作,不仅提出和解决了持久战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构建了持久战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共全面抗战思想的提出和正式形成方针,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中共“总书记”的张闻天始终主持其事,是这一方针最主要的制订者之一。中央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苏区,1935年11月13日,张即在瓦窑堡以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身份,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目前的任务是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使其成为抗日根据地,并“在陕、甘、绥、宁、新建立反日中心”,“实现这一任务,当前就要发动群众,粉碎敌人进攻,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来开展全国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必须动员最广大的群众来参加这一战争。”(注:《张闻天文集》(二),第4页。)“动员最广大的群众”“来开展全国的民族革命战争”的方针,初步提出了依靠广大人民力量开展全面抗战的思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