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走俄国十月革命昭示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劳动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志士仁人实现由资产阶级民主观向社会主义民主观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陈独秀在《谈政治》中认为:“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他还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漠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同年11月7日,他在为《共产党》月刊写作的《短言》(相当于现今的“社论”--作者注)中旗帜鲜明地宣告:“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的一切资产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什么民主政治,什么代议政治,都是资本家为自己阶级设立的,与劳动阶级无关。”比之一年半之前他的只有资本主义的“德先生”可以救中国于恶暗的“认定”,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和转变!对此,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之一的蔡和森曾以《新青年》杂志为代表,作了由“美国思想”而“俄国思想”的概述:“这个刊物开始时的两个口号为:民主和科学。而这个口号又完全是代表美国的精神,故《新青年》以前也是美国思想宣传机构,但到了仲甫(陈独秀)同志倾向社会主义以后,就是美国的思想变成俄国的思想了,宣传社会主义了。”这个形象化的说法是否准确可以研究,但它表述的内涵则在本质上反映了这一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