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西夏本《经史杂抄》初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夏社会科学》 聂鸿音 参加讨论

    三、误记典故出处。
        第3叶:“孔子曰:欲治身时,惜气则身体齐全;欲治国时,惜民则国家安乐。”《经史杂抄》“孔子曰”照例指《论语》,按本句不见于《论语》,实出《老子·能为》“爱民治国”河上公“章句”:“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
        第20叶:“(孔子)又曰: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按本句不见于《论语》,宋王应麟《困学记闻·考史》:“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出蒋子《万机论》。”
        四、经传不分。
        第8叶:“孔子曰:智者爱水,如水流以利万物,行德行,故爱水也。仁者爱山,如山之安,不动而万物因成,故爱山也。智者动,德行不常茂,故动也。仁者净,无邪污心,故净也。智者喜乐,自依德而行成之,故喜乐也。仁者长寿,性净,故得长寿也。”按本段出《论语·雍也》,原文仅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夏译的其余部分是后人的注文,并非孔子所说。按中原传统,注文当以小字写出以别于经,编译者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将其一概视为经文而以大字译出。现据魏何晏“集解”,将相关的经注列出,以见夏译来源:“知者乐水,包曰:知者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乐山。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曰:日进故动。仁者静。孔曰:无欲故静。知者乐,郑曰:智者自役得其志,故乐。仁者寿。包曰:性静者多寿考。”
        第10叶:“老子曰:君子之性若水,壅之则止,决之则流,方圆曲直,随形变换,夏散冬凝,顺应天时,在天为露雨,在地为江河。君子亦如是。”按本段实取《老子·易性》河上公“章句”打乱次序杂糅而成,并非老子所说。下面是相关的原文:“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善利万物。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也。……言善信,事善能,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动善时。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夫唯不争,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故无尤,水性如是。”
        五、以他语舛入经文。
        第3叶:“《礼记》曰:天不私覆,地不私载,日月不私照,君子不私恩。”按本句出《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经史杂抄》“君子不私恩”不见于经文,当是从他处舛入。
        第14叶:“孔子曰:君子不用于君时,不怨天,不尤人。”按本句出《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经史杂抄》“君子不用于君时”不见于经文,当是从他处舛人,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孔子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尤人”,或许与此相关。
        六、误解原文语意。
        第10叶:“老子云:天地不思仁恩于万物,与刍狗同;圣人不计仁恩于百姓,彼亦与刍狗同。”按本句出《老子·虚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经史杂抄》的译者译了两遍也没弄明白谁是刍狗。
        第27叶:“《毛诗》曰:我生于母,父养育我,长大成人,如何不孝?又曰:我之出生,父母劬劳。我欲报恩,昊天不许报之。”按本段出《诗经·小雅·蓼莪》,相关的原文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经史杂抄》不但打乱了原诗的次序,妄加了“如何不孝”一句,而且竟把“罔极”解为“不许”,真不知道编译者读的是什么书。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不难估计,《经史杂抄》的汉文初稿并不是编者亲手从汉文古书中逐条摘出的,而大多数是凭道听途说或个人的一些模糊印象写成的,把书译成西夏文时,译者也并未取征引的古书来核对。据《宋史·夏国传上》记载,夏毅宗谅祚曾于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上表求购北宋文献,并且得到了“九经”,这一事实说明以“九经”为代表的中原文献在西夏鲜有流传,作为乡塾先生的《经史杂抄》编译者恐怕很难有机会见到。今天当我们面对《经史杂抄》的时候,心中的感觉可以说是幸与不幸参半:所幸的是我们终于见到了一部明确反映西夏下层民众教育水平的可靠著作,从而得以在某种程度上填补西夏教育史上的资料空白;所不幸的是书中绝大多数条文都与汉文原著相去甚远,有些甚至错得不知所云,要逐一确定每一条引文的出处从而彻底解读这本书,那真是太难太难了。
        【参考文献】
        ①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1册第117~1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②З。И。ГорбачеваиЕ。И。Кычанов。восточнойлитературы,1963.
        ③汪泛舟:《〈太公家教〉考》,《敦煌研究》1986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