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晚期孕育着社会转型的因素,①“在资本主义将农民作为一个阶级吞噬掉之前,它是以个体农民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普遍发展为其发展的基石。”[1] (P11)关于农民物质力量的增长,侯建新先生在《现代化第一基石》中已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2] 然而,从英国民众宗教信仰特别是圣徒崇拜的视角,探讨中世纪晚期英国民众精神力量的发展问题,仍然是一个新课题。“圣徒崇拜是人们宗教信仰的中心”,[3] (P11)“向这些圣徒倾诉我们的切身要求,而不敢直接向那最高的审判者陈述自己的私愿,因为这些圣徒有自身的经验,洞悉人性的弱点,我们只好祈求他们转达上苍。”[4] (P20)因此,通过圣徒崇拜研究,透视中世纪晚期英国民众宗教信仰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对我们认识中世纪晚期英国民众精神力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 一、圣徒崇拜的渊源 圣徒崇拜源远流长,据盖菲亚(B. de. Gaiffier)所称,圣徒崇拜起源于犹太教与基督教早期的信仰与仪式。[5] (导言,P14)犹太教徒崇拜高级神职人员、预言者与殉道者,并在他们埋葬的地方建立纪念碑。基督教徒继承了犹太教的传统,早在公元1-2世纪,基督教徒就已开始把罗马帝国迫害致死的“殉教者”奉为圣徒,并公开崇拜。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圣徒的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为信仰而献出生命的“殉道者”以外,还包括那些虽寿终正寝但却“圣洁贤明”的教父、主教、传教士以及俗世之人。 关于圣徒的界定,天主教圣徒的官方定义为“教会以正式的礼拜仪式所给予荣耀的人”。[6] (P193)教皇册封圣徒的依据是“品行高尚与行奇迹”。[7] (P8)当然,圣徒身份并不是一个始终如一的概念,“每个教皇都有自己的封圣观念”。[7] (P38)这种身份不只局限于正式册封的圣徒,因为圣徒的“神圣性”不仅存在于正式圣徒身上,而且还存在于其他大量的人与物之上:首先是上帝、超人类的人(天使),此外还有有形的物品(圣物)、教会组织机构等。[6] (P193)在不同地区人们的“神圣”观念也有所差异。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判断圣徒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该圣徒是否被信众们视为超自然力量之源。事实上,圣徒首先且最主要的是地方圣徒。在民众眼中,正式圣徒与地方圣徒之间毫无区别。[6] (P194)教皇们对于地方圣徒崇拜也总是听之任之。[7] (P39) 大约在10世纪之前,圣徒崇拜基本上只是地方教会的一种自发行为,地方基督徒团体所崇拜圣徒的确立是基于民众的赞同,而无需经历什么“封圣仪式”。[8] (P189)地方主教的认可及圣徒遗体被“迎入”崇拜之所是圣徒得到崇拜的关键。后来封圣之权归于教皇。一般认为,教皇封圣权萌芽于10世纪末,但教皇真正开始全面行使“封圣权”是在12世纪70年代,即教皇亚历山大三世(1159-1181年)统治后期。[9] (P189)此后,教皇指派调查团去调查圣徒人选的生平与奇迹,作为封圣的依据,此两项调查内容持续至今。但直到中世纪晚期,非正式的地方圣徒崇拜仍然存在。[5] (导言,P17-18) 早期的圣徒崇拜基本上是集中于埋有圣徒遗骨墓地的地方崇拜。但在西欧,最迟于公元6世纪,崇拜对象扩大到了圣徒墓地或其附近的物质或物体,譬如圣灯里的油,以及后来受到信徒更加虔诚崇拜的沾有殉道者鲜血的衣物。这些圣物被视为圣徒肉体的“延伸”,享有圣体的神圣性。公元8世纪与9世纪期间,信徒们开始把罗马殉道者的遗体从基督徒墓地迁入到城内的教堂中,以防止圣体在墓地中受到亵渎。中世纪编年史中,充满了修士团体在逃避入侵者时携带其圣徒圣体的记载。此后,人们宗教信仰进入了一个对圣体、圣物特殊崇拜的时期。圣体、圣物不断地被信众们迁移、分割,遭到狂热信徒们的买卖、偷盗、抢劫,甚至圣徒还会受到求助者的威胁、诅咒。早期的教会规定,每个神圣教堂的圣坛上都应该供奉一件圣物,并且第七次尼西亚宗教会议对这一项规定作了进一步的重申。从很早的时候起,圣徒崇拜就已经与圣餐相联系。每当圣徒的周年纪念日,圣餐便在殉道者的墓地上举行,从而形成了将圣物放于圣坛上的习俗。于是,后来对圣徒的祈祷便成为了圣餐礼拜仪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特殊的礼拜仪式也因圣徒节日而产生,如圣徒传、颂词、长篇说教的朗读仪式等。这样,圣徒崇拜以一种重要的方式融入了基督徒们的正式崇拜中。 二、英国圣徒崇拜的兴起 英国圣徒崇拜大约兴起于7世纪。据D. 罗尔森所称,“圣物是随第一批传教士到达英国的。”[10] (P23)最初传入英国的主要是使徒彼得、保罗以及罗马殉道者的圣物。如7世纪末,教皇维塔利安(Vitalian)将使徒彼得、保罗,以及殉道者圣劳伦斯、圣约翰的圣物赠送给诺森伯利亚国王奥斯温(Oswin),同时又赠送给了诺森伯利亚王后一个用使徒彼得、保罗所戴过的镣铐制成的金十字架。又据记载,678年左右,彼德修道院的建立者本尼狄克主教曾从罗马带回了使徒与罗马殉道者的圣物。[10] (P23) 在英国,圣徒崇拜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皈依基督教的见证。[10] (P25)英国的天主教徒认为,圣徒必须具备三种基本品质即苦行、权威、与国王的联系。[10] (P186-194)但是,正如D. 罗尔森所指出的那样,“在公元650-850年间,英国的圣徒崇拜并不盛行。”[10] (P104)到了中世纪晚期,这种状况却发生了变化,圣徒崇拜在英国迅速兴起,并日益发展成为民众宗教信仰的中心内容。圣徒崇拜在英国的这种变化,是与中世纪英国民众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以及圣徒的身份、职能密切相关的。 在中世纪,民众的宗教信仰总是专注于怎样最成功地借助于超自然之力来处理自己的事务。如怎样远离疾病与自然灾害、怎样使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怎样抵御恶魔的力量,以及怎样获得上帝与圣徒的恩惠来确保永恒的幸福等。因而从这种意义上说,中世纪民众们的宗教信仰存在着某种“赤裸裸的功利性”。[11] (导言,P2)到中世纪晚期更是如此。英国信徒们对圣徒的依赖并不是主要作为一个效仿者或心灵之友,而是作为在需要之时的帮助者或疾病治愈者,以满足身体的需要,或者是临终灵魂的极度痛苦和炼狱之痛的需要。适度的富有、战争中的平安、疾病的治愈、教堂圣礼所祝福的神圣死亡及最终的救赎,这是中世纪晚期人们所普遍渴望的。圣徒崇拜恰恰满足了这种宗教信仰渴求。在中世纪人们的心目中,圣徒的主要身份是作为向其信徒传达神灵之音的代祷者;圣徒被视为人类的保护者与上帝的代理者,并且其职能使得他们在中世纪人们的信仰生活中无处不在。 圣徒具有不同的职能,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普遍的帮助、庇护与政治功能,虽然这三者往往重叠。在政治方面,古老的圣徒能够使新的政治团体合法化,并且往往为了特殊的政治目的,对他们的崇拜又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因而在英王亨利三世时期,以两位盎格鲁-萨克逊王室圣徒的名字给他的两个儿子起名为爱德华与爱德蒙;而在亨利五世时期,盎格鲁-萨克逊的圣徒崇拜又受到特别的推崇,以此来激励人们的爱国主义。[12] (P145-146)除了政治职能之外,圣徒还具有更多的世俗价值。他们能够行奇迹、治愈疾病、医治残疾、寻找失物、防止火灾等等。因而基督徒们可以在各种不幸的境遇下求助于圣徒,期望从他们那里获得帮助。人们祈求圣徒使妇女多育、土地多产、动物多仔,防止或治愈各种类型的疾病,避免害虫与暴风雨,经常给人类带来普遍的好运。譬如黑斯特(Heist)的渔民们在暴风雨期间会把阿登伯格的圣母玛丽亚塑像浸入海水中,来祈求风平浪静;当一个小孩不小心被一枚托马斯·贝克特的徽章噎住窒息时,其亲人求助于圣徒亨利六世后,徽章被咳出,小孩获救。[12] (P163)而另一个更加令人惊奇的圣徒治病奇迹是由圣徒托马斯·贝克特所行的。12世纪晚期,一位来自坎特伯雷的妇女艾迪拉,由三位妇女抬到托马斯·贝克特圣地,该妇女已经一年半不能站立行走了。当她被抬到圣地后,竟然立刻扔掉了拐杖,自己走回了家。[11] (P15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