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它们在近代不列颠社会空间中造成一种“分而治之”的统治格局。16世纪对于威尔士来说“是一个向前阔步行进的英雄时代,同英格兰一样,在16世纪的前半叶显示出巨大而迅速的变迁,后半叶则是一个令人慰藉的大开发的时代,一个丰收和值得褒奖的时代”。并“把它在都铎王朝时期所获得的成就一直保持到工业革命前夕”(31)。苏格兰在与英格兰合并之后,“并没有造成它在经济上被奴役,并没有使它沦为‘边鄙之地’”。社会发展也有相当的起色,特别是18世纪中叶之后,其发展进入起飞阶段,而且“一经起飞,便成绩斐然”(31)。只有爱尔兰一直在困苦落后的境地中,踯躅徘徊。而促成这种不平衡性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可以确定,英国统治阶级所奉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及对爱尔兰的“等而下之”的歧视态度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从而在近代不列颠社会内部造成了以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为一类,以爱尔兰为另一类的两种全然不同的发展格局。在不断推动威尔士、苏格兰与英格兰建成同质性社会的同时,英格兰统治阶级却把爱尔兰作为异类看待,一味地对其进行政治压迫,从不曾将近代时期英格兰社会所取得的进步成果施与爱尔兰。例如,“光荣革命”时英格兰议会所制定的各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如“权利法案”等,均不包括在爱尔兰同样实行的条款。因而,艾德蒙·柯蒂斯愤愤地说:“无论‘光荣革命’给英格兰带来了怎样的好处,这些好处却不光荣地一点没给爱尔兰。”(32) 这种“分而治之”的统治给爱尔兰的经济发展同样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殖民统治与经济剥夺在英国对爱尔兰的关系中始终是一对孪生子。在“文明开化”、“传播新教真理”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与借口之下,则是贪婪而自私的经济动机。英国统治者和伦敦议会的政客是“用商店老板惟利是图的精神为别的民族制定法律”(33)。此外,爱尔兰还成为英格兰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一个缓解压力的出口,一个上层土地贵族新成员的养成所,一个下层社会人口迁徙流动的主要目的地。 最后,它们还带来了英国地缘战略安全环境的极大改善。近代之初西班牙、法国等欧陆强国乃至罗马教廷均常常把爱尔兰、苏格兰作为干涉不列颠事务、削弱英格兰实力增强的工具或直接进击英格兰本土的跳板。例如当时一位外交官在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报告中写到:“倘若陛下欲对亨利八世进行打击,那么向其发起进攻的路线须经过爱尔兰。”罗斯也认为:“从防御外国敌对势力的战略上考虑,爱尔兰对于英格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尼德兰对西班牙的重要性。”(34) 在这种形势下,爱尔兰、苏格兰极有可能成为英格兰的腋下之患,身后之敌。鉴于此,英国统治集团奉行内重于外的现实主义国策,在对欧陆列强巧妙周旋的同时,专心致力于内部空间的整治,其效果十分明显。虽然欧洲列强屡次试图从苏格兰、爱尔兰入手,造成不列颠内部混乱,达到削弱英国实力的目标,但却屡屡失败。因此,从地缘政治战略的角度考虑,随着不列颠整体空间结构的形成,英国地缘战略的安全系数大为增强。中世纪时代桀骜不驯的威尔士在近代以来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骚动和叛乱,成为英格兰的一块稳定的战略后方。苏格兰进入“联合王国”之后,使英格兰在历史上承负数百年之久的来自北方的战略威胁得以彻底的化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英国将爱尔兰置于自己的严格控制之下。不列颠内部空间整合的成功使英国在近代国际政治斗争格局中占据了极为有利的地缘位置,握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主动权。 注释: ① 安·休斯:《英国内战的起源》(Ann Hughes, The Causes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麦克米兰出版社1974年版,第9页。 ② 克雷顿·罗伯特、 戴维·罗伯特著, 贾士蘅译:《英国史--从史前到1714年》第1卷,(台)国立编译馆主编,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中华民国”75年版,第5页。 ③ 温斯顿·丘吉尔著,薛力敏、林林译:《英语国家史略》上卷,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75页。 ④ 皮埃尔·米盖尔著,蔡鸿滨等译,张芝联校:《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5页。 ⑤ 佩里·安德森著,刘北成译,:《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⑥ 转引自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Modern World System),学术出版社1974年版,第257页。 ⑦ 艾德蒙·柯蒂斯主编:《爱尔兰历史文献集》(Edmund Curtis & R. B. Mcdowell, eds., Ir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1172-1922),伦敦1977年版,第17、19页。 ⑧ 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第114、121页。 ⑨ 克雷顿·罗伯特、戴维·罗伯特:《英国史--从史前到1714年》第1卷,第318页。 ⑩A. L.罗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扩张》(A. L. Rowse, The Expansion of Elizabethan England),麦克米兰出版社1955年版,第45、4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