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3)
四、先天不足的苏联联邦制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者们对此问题没有太大的分歧,认为苏联联邦制国家结构先天不足是苏联解体的主 要原因之一。孙午生认为联邦制形式“最大特点便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独立与 依存,竞争与合作,而恰恰是这个特点,与社会主义初期政治经济的高度集中,存在着 不协调和矛盾之处,致使苏联这一多民族的统一联邦制国家先天不足。苏联长期以来一 直是靠高度集权,强权来管理联邦制的国家,使社会矛盾逐步加深”。“当戈尔巴乔夫 想通过改革,还联邦制本来面目时,放弃对各加盟共和国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各 民族分离情绪必然高涨,解体成为必然”。[24]周尚文也持此观点。[16]张建华也指出 “高度集权使苏维埃联邦制极度扭曲,这是苏联解体的一个主要原因”。[25]王丽萍认 为“苏联联邦制带有明显的结构非对称和不平衡特点”,即15个加盟共和国中,俄罗斯 不论从土地还是人口规模来说都是最大的,这就使苏联联邦制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结构 非对称和不平衡特点,隐藏着不稳定性,从而使苏联联邦制本身的缺陷成为联邦解体的 主要原因。[26] 五、苏共长期忽视自身建设与苏共失败、苏联解体的关系 学者们大多认为苏共长期忽视自身建设,导致苏共失败,学者们大致从两个角度来分 析: 一种是从苏共思想建设角度分析,陈伟红指出:“长期以来,苏联思想理论界倾向于 把苏共领导人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和解释以及他们的论断作为判断是非,划分敌我的唯一 标准和根据。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借坚持社会主义为名,把 苏联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固定化”,致使苏共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 行,这“是苏共失败,苏联解体的一个根本原因”。[27]季正矩也认为“苏共的瓦解与 理论研究的混乱、畸形、教条,与学风的败坏有很大关系”。[8]李振城则认为“苏共 长期忽视执政党自身的马克思建设,缺乏一条坚定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和一套 健全的马克思主义的抵御‘西化’‘分化’的战略与策略,造成党内和社会上思想混乱 ,继而使组织涣散分裂,失去战斗力,因此“导致苏共失权,苏联解体的最根本、最主 要的原因在于苏共中央出了修正主义”。[1](p.19) 另一种从苏共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角度分析,刘靖北指出:“苏共长期忽视民主政 治建设,形成了一套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模式并衍生出一个官僚特权阶层,这个阶层异 常腐败,使党严重脱离群众,逐渐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苏共失败的 又一根本原因”。[28]季正矩认为苏共的垮台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而苏共的腐 败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苏共腐败不能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力,使苏共“经济失 败”,因为腐败,苏共变质,最终失去人民支持。[8]钟晨也认为“权力变质,脱离群 众是苏共崩溃的主要原因”。[29] 六、苏共指导思想失误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赵志敏认为苏共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三大失误,成为苏联剧变的深层原因。第一,对时 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始终未能作出准确的认识。第二,对苏联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作 出不切实际的超前估计,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三,对社会主义认识存在片面性,把 注意力片面集中于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而忽视对自身落后的生产力研究。“ 这三个误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矛盾的”,使生产关系愈加背离了现实生产 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最终“葬送了活生生的社会主义,使之变成了一种空洞的神话和 僵死教条的附属品”。[30]刘克明则强调苏共提出的两大理论口号--“向共产主义过 渡,建设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总危机”严重脱离实际,理论与现实之间形成强烈的 反差,“使人民群众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景怀疑和对马克思 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这成为其猝然崩塌的最深层原因”之一。[31]刘靖北则认 为“苏共长期以来对苏联所处发展阶段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制订的路线都是脱离苏联 国情的,总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结果严重背离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生产力 发展要求,终于导致苏联经济在速度和效率方面都出现了危机,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对苏 共和苏联社会制度的信任危机”。[28] 陆南泉也认为:苏联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错误,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实现社会主 义的目标手段混同起来,把国家所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这些本是实 现社会主义目标的手段当作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来捍卫。使苏联传统体制长期不能进 行根本改革,只能作为枝节性的修补,从而使传统体制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 碍。颠倒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长期抓阶级斗争、政治运动作为社会发展动 力,结果破坏了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党内民主,破坏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从 而使社会主义失去了对人民的吸引力,从而导致苏联解体。[10] 七、苏联对外政策与苏联剧变的关系 第一种观点:从整体看苏联对外政策削弱了苏联力量,恶化了苏联外部生存环境。如 张盛发认为:从斯大林时期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对外政策使苏联陷入与美国的冷战,背上 了军备竞赛的巨大包袱,严重削弱了苏联本已软弱的经济力量,拉大了与美国等西方国 家的经济和技术差距。同时,也极大地恶化了自己的外部环境并破坏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而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新思维外交剥夺了以外部紧张局势作为维持国内制度的理由和借 口,从而削弱了苏联制度赖以存在的外部基础。 第二种观点:认为冷战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如伏广存认为:冷战导致苏联经济的 最后崩溃,败坏了社会主义名声,积累了社会各种矛盾,使苏联日益衰落,并在冷战的 收场中导致苏联社会性质剧变和国家的解体。[32] 第三种观点:认为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如冯特君认为争 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使苏联经济受到严重削弱,“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迅速提高,且败 坏社会主义声誉,使自己处境日益严重孤立”,是苏联解体的远因之一。[3](p.172)张 盛发则认为“苏联对阿富汗战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10年来,我国学者对苏联剧变的原因分析不断深化,除了上述各种观点外,还有学者 从人的发展,从文化的发展,从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等角度进行探索。相信通过学者们 的努力,我们能对苏联剧变的原因有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