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欧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3)
四、强调人的本质的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城市,在其后两百多年的时间内,人文主义的艺术 家们为西欧各国的大中城市留下了令今人仍赞叹不已的雕塑、绘画和建筑方面的艺术精品, 强烈地吸引着各人文学科学者的视线,他们怀着经久不衰的兴趣对其进行研究,透过雕塑精 品中人体的美,绘画艺术中对人性的表露,建筑风格中对宇宙的想象,探讨这个历史时期社 会文化思想的内涵。文艺复兴的艺术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不论是世俗的人文主 义者还是教会中的人文主义者的活动也都是在城市中展开的,把文艺复兴看作是城市的文化 现 象,把人文主义思想被看作是城市市民的思想,这是没有多大争议的。然而,如果人文主义 仅仅是反映了城市市民的思想,它的影响和作用就必定有很大的局限性。人文主义思想在西 欧各国普遍流行于15、16世纪,这个时期的西欧正在经历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转型,转型 的开始是15世纪在西欧普遍开始的第三次大拓荒运动。 西欧的第三次拓荒运动更确切地说是一次大的复耕活动,复耕的起因是从14世纪以来出现 的荒耕现象[20](P69)。造成荒耕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农业生产从 单纯地满足个人生活所需的活动逐渐地转变为满足城市的市场所需的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是 ,市场和粮食物价成为支配农业生产的指挥棒。很多学者把14世纪一再肆虐西欧的黑死病看 作是造成荒耕的重要原因,其论点是,黑死病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减少。然而,受黑死病直 接危害最大的不是农村,而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在现有的史料中所统计的因黑死病而死亡的 人数都是城市的。农村人口因黑死病的减少率远远不如城市,因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且空 气较为流通,所以传染的程度和速度都不如城市。恰恰是因为城市人口的锐减,才造成了粮 食 价格的猛跌,导致许多农民破产,不得不放弃土地,寻找其它的生计。黑死病之后,西欧再 次出现了人口大幅度地增长,粮食价格重又上扬,受粮食价格的影响,西欧再次出现了新一 轮的拓荒,更确切地说是复耕的高潮。 新的拓荒活动在粮食价格的指引下改变了土地的使用制度和经营土地的方式,货币对社会 的支配作用日益突出。货币几乎改变了所有人的法律身份和社会地位,货币解除了中世纪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虽然在西欧的某些地区,例如,在普鲁士,仍然还存在着农奴制 ,但是它的内容和性质都与中世纪有很大的区别[20](P69)。货币把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 掌握在它的手中,商业的、手工业的、农业的、畜牧业的、渔业的、林业的、种植业的,所 有这些行业都被货币纵横交错地连接在一起。货币取代了实物作为劳动的报酬,这就为社会 创造了更多的行业,任何劳动方式都可能成为专门行业。货币使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增大了, 不仅是人们迁居的频率增加,而且职业的变动、社会地位的变动也增大了。往日的农民今日 可以成为手工业者,昨天的银行职员今天可以成为雇佣兵。货币打破了把社会分为从事宗教 的、从事战争的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三个等级的传统观念(注:法国年鉴学派的大师G.杜比在他的名著《三个等级》(Les trois ordres l'imaginaired ufeodalisme)中,就中世纪的三个等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改变了社会的结构,也改变了国 家统治集团的结构,出身门第不再是人们走上仕途的重要障碍,等级制受到了货币的冲击。 等级制是中世纪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产物。在等级制中,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是通过他的出 身和特许权来确定的,他只能在所属的社会等级范围内进行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等级是 一个通过自己享有的权利,通过一定程度对政治统治的参与,通过特有的物资实体的建立和 特有的声望与其他等级区分开的社会大团体。”[21](P138)中世纪法律的不可变更性,阻碍 了人们社会等级的变更。西欧封建社会的法律被看作是上帝制定的,是不可更改的。亨廷顿 认为,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将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看作是给定的,认为环境是奉神的 旨意缔造的,改变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秩序,不仅是亵渎的而且是徒劳的”[22](P89)。 所以,特许权和教会法是中世纪法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世纪对罗马法的研究、对教会 法的编辑和校勘,使法学最先从神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文学科。对法的研究打 破了法不可更改的传统,更重要的是置换了法和人的位置,法不再是人的主宰,而是人有了 制定法律、修改法律的权利,产生了立法制度。 法律制度的这一变革增强了人的自我意识,人们活动的社会秩序由人自己来制定,人真正 成为社会的主宰。神的旨意虽然没有被完全否定,但它越来越成为一种虚像,不再具有任何 实际的权威,也就是说,没人能再以神的旨意为借口反对人自己来制定法律,这是政治制度 转型所不可缺少的环节。15世纪,能够参与制定法律的,只是社会中极少的一部分人,他们 被称为“精英”。这些精英几乎都在大学中接受过专业教育,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强调知 识和学术的重要,提倡学习,他们代表了西欧社会发展的主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出者和 传播者。人文主义者从来就没有反对过或否定过基督教本身,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文主义 者的艺术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基督教为题材,基督教依然是人文主义者们关心的话题 ,在人文主义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督教的神学家、教士和修道士,甚至还有人文主义的教 皇 。但不论是世俗的还是教会的人文主义者对西欧社会思想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它改变了 人在宗教中的地位。在人文主义之前,宗教的中心是上帝,人要寻找上帝,人是上帝的奴仆 ,人的一生、人的躯体和灵魂都受上帝的控制。而在人文主义者看来,人是宗教的中心,宗 教要表现的是人,要为人服务。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论述人文主义时强调,人文主义最重 要的意义不是在于要探讨人是否确实存在,而是要说明人的本质,通过确定人的本质,对作 为个人的(person)人,作为精神的、灵魂的、身体的、本质的人的解释才会是正确的。他说 ,“什么是存在,存在就是它自己,不是上帝,也不是世界的基础”[23](P16,18)。正是 以人为中心的宗教观才能使宗教信仰成为纯粹个人的行为,才能把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完全 彻底地区分开,这是西欧封建国家制度向近代民族国家政体转型必不可少的一步。 综上所述,西欧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运动都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在从事社会活 动 和生产活动过程中表达思想、表达思考的具体方式。中世纪三次大的拓荒运动是西欧封建社 会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要带动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生活在 发展中的人们必然要对其进行了解和认识,就会有思考,就要学习,这就是发生文艺复兴运 动最根本的历史原因。 【参考文献】 [1]王亚平。论查理大帝的教会政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2]St布罗伊尔。轴心时代的文化:历史哲学纲要的成就和局限[J].年代,1994(45)。 [3]K.雅斯佩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的[M].汉堡,195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简明哲学词典[Z].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6]达达鲁斯。智慧、革命和怀疑[J].对公元前千年的回顾,第104期。 [7]王亚平。权力之争:中世纪西欧的君权与教权[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8]王亚平。论加洛林王朝时期政教联盟的基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6)。 [9]H富尔曼。教廷和法兰克王国的教会生活[M].斯波勒陶,1981. [10]R施奈德。法兰克王国[M].慕尼黑,1990. [11]Ch H哈斯金斯。12世纪的文艺复兴[M].纽约,1969. [12]P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3]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4]DC蒙洛。新生活的时代[M].纽约,1969. [15]J勒高夫。欧洲中世纪的文化[M].慕尼黑,1970. [16]J勒高夫。中世纪的知识份子[M].斯图加特,1987. [17]H斐希特瑙。修道院的和经院哲学的读物[M].斯图加特,1982. [18]HJ贝尔曼。法律与革命[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9]P克拉森。12世纪的高等学校和社会[J].文化史档案,1966(48)。 [20]王亚平。关于德意志的二期农奴制的几个问题[J].世界历史,2000(2)。 [21]考卡。阶层、阶级和机构[M].哥廷根,1979. [22]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6. [23]海德格尔。论人文主义[M].普夫林根,1978.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