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何芳川/钱乘旦/余 参加讨论


    世界历史体系是否可以大略概括如下:
    1. 前文明时代:原始社会,如万花散落,缤纷于世界各地。这里应强调的是,要特别注意突破原来已有原始社会的眼界,以万花散落的无中心意识,搜求、考察世界各地新的原始聚落发掘成果,从而对人类文明起源有一个更为开阔因而也更为贴切的认识。以中国为例,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先囿于黄河,又囿于黄河、长江,现在视野已遍及全国。观察中国如此,观察世界亦当如此。
    2. 古典文明时代:由前文明的万花散落,进化为上古文明的百花竞开。这里要强调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来不平衡。其上古表现之一是幼弱的文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和自然、社会等外因,大批消亡,或者某些文明基因变换载体。到了古典时代,终于在分散中聚向几个文明中心区。当然,此一聚向,乃是漫长的历史过程。聚向的古典文明区,突出的有两个,一是希腊、罗马的地中海文明区,或地中海世界;一是中华帝国的东亚文明区,或东亚世界。而两河文明区、印度河文明区,等等,在居中的地位上沉浮。自东向西:东亚大陆农业文明--中东南亚农牧文明--地中海海洋商业文明。中东--南亚文明带,由于介于中间,终于成为一个文明的双管漏斗。一是沟通东西,一是其自身文明的双向输流。
    3. 中古文明时代:原始社会瓦解后的早期阶级社会文明中普遍出现了最容易产生的奴隶制剥削形态。然而,除个别如希腊、罗马文明外,占据古典文明主流的,仍是自然经济下奴隶制以外的各种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这种状态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比较成熟的中古文明,即我们所谓的封建制的诸种文明形态。在这一历史时代,西方基督教文明、中东南亚伊斯兰文明以及儒学或儒佛道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或东亚文明,均进入高水平的发达阶段。人类文明从前文明时代的无中心,到古典文明时代的两大中心,发展到中古文明时代的三大中心。此时,旧大陆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文明,如撒哈拉以南非洲诸文明等,虽然仍在不断涌现、发展并各具特色,但总体上看,都或多或少受到三大文明中心涡流式的吸引、影响和支配。三大文明中心之间,彼此处在大体同一文明高度的平台,相互交流、冲突:基督教文明中心与伊斯兰中心之间,以冲突为多;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以交流为主。总体态势,呈自东向西倾斜状态,即伊斯兰与中华两大文明中心,对西方基督文明中心呈高屋建瓴态势。另外,此时新大陆印第安文明,尚未进入旧大陆文明矛盾统一体,因而在其脆弱的古典文明阶段沉浮着,自成一体。
    4. 近代文明时代:即近代西方首创的资本主义时代。从比较正规和准确的意义上讲,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此时,应该承认有一个中心,即欧洲中心或西欧北美中心。这不是“欧洲中心”论,而是对客观历史的尊重!应该强调的是,尽管欧洲或欧美是中心,但绝不可忽略东方(亚非拉)在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构建中的贡献,相反,要大力发掘、认识,大书特书这一贡献,这是我们承认欧洲中心,又严格区别于“欧洲中心论”的地方。
    5. 现当代文明时代:以二战结束为界,或者讲自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为界。从人类历史长河看,我们甚至可以说20世纪中叶以后是从近代(Modern)走向当代(Contemporary)的过渡期。人类文明,再次从一个中心即欧美中心走向多元。以其为起点,向着文明全球化进展。这一进展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人类真正的理想--消灭一切阶级、剥削的文明全球化。那要经历千百年的历程。这一进程,充满着艰巨的建设任务与矛盾、冲突及斗争。在当前,是欧美文明普世的单边主义与全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文明一律平等的多元主张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斗争,并在这种长期的矛盾、冲突与斗争中展开后者日益占据上风的交流、合作的世界史。
    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现当代史,刚刚开始,正处于初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4页。)。”正在我们面前展开的现当代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将世界各国人民大众卷入文明的创造,人民大众也正将以前所未有的文明智慧,主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学人、知识分子,作为这一时代的前驱,理当有着更高的文明自觉。
    关于开展“世界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钱乘旦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一、“世界史”的内涵
    “世界历史”在我国通常指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历史,也就是没有中国的“世界”的历史。在实践中,它往往成为许多国家历史的相加,若能把所有国家加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世界”(事实上这一点在我国目前还做不到,对很多国家的研究现在还属于空白)。
    但我现在提倡的是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史”分支学科。我说的“世界史”,不是指在我国学科分类中人们通常所熟悉的“世界历史”,而是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历史的整体发展。这应该是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它的地位和“国别史”、“地区史”及其他分支学科同等,但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这个学科考察人类的整体历史,考察人类文明在不同地区的产生、发展、交往、对抗、融合、扩散等过程。它探讨一个地区的文明,对其他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同地区人类的不同生存方式,除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与发展逻辑外,是否还存在横向的互动?人类历史是否存在运行轨迹,如果有,是什么?等等。这些就是“世界史”应该主要关注的问题。
    总之,这个新的分支学科关心的是世界整体的历史,它不是地区历史和国别历史的相加,而是对人类历史的总体观察与思考。
    二、“世界史”的过程
    从“世界史”的角度观察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看出它经历着“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
    吴于廑先生曾提出“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的概念,他说这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总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吴先生提出“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观,为我们理解人类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我在《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一文中,曾提出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注:《世界历史》1991年第2期。)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我曾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说法:“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的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历史”。因此,从“世界史”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