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纳粹德国战前经济剖析(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中师范学报(哲社版 肖汉森 参加讨论

同时还要看到,在工业生产上升过程中,生产积聚和资本集中过程加速了。希特勒改组经济,未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而只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予和调节作用,这就使垄断资本家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机构来加速生产积聚和资本集中。希特勒政府1933年7月颁布“卡特尔条例”, 在许多工业部门强制建立卡特尔,卡特尔从1925年的2000个增加到1935年的2200个,1936年增加到2500个。在卡特尔化过程中,局外的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吞并。如烟草工业卡特尔化时,与纳粹分子有联系的“热门色玛”康采恩,吞并了100个小企业,把香烟生产的70%集中在自己手里(29)。1937年10月颁布的股权改革法”,也使数以千计的中小股份公司趋于灭亡。1939年时,资本在10万马克以下的小公司从1935年的2720家减少到526家;资本在10-50万马克的中等股份公司从1931年的3340家减为1687家(30)。那些大垄断企业,不仅拥有的资本增加了,而且控制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1939年9月以前,“法本化学工业公司”控制了德国整个化学产量总值的40%,梯森康采恩控制了原钢总产量的40%,生铁的38.1%,焦炭的26.5%,硬煤的25.5%(31)。生产积聚和资本集中过程加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固有的特征。希特勒改组经济,起了催化剂作用,促进了这种过程的发展。
    列宁曾指出:“为‘战争’服务的资本主义经济(即直接或间接地同供应军需品有关的经济)是有系统的、取得法律保障的盗窃国库的行为”,“特别是那些贷款给军需品供应事业的大公司和大银行,在这里赚取了闻所未闻的利润,它们是一些靠盗窃国库发财的强盗”(32)。
    希特勒政府在扩充军事工业的时候,充分利用了1929年经济危机年代闲置的那些生产能力,给予大垄断资本家军事订货,让他们在发展军事工业中大发横财。枪炮大王克虏伯在1933年时,可以说没有什么军事订货的纯利润,但在1934-1939年间,因为得到了政府的大量军事订货,结果获得了总计约3亿8千万马克的利润。其他垄断资本家的利润也是成倍成倍地增加,真是一本万利,变得更加富有。
    老牌垄断集团牟获了高利,而那些盘踞要职的法西斯头目,也乘虚盗窃国库和抢劫他人财物,变成新的亿万富翁。戈林实施“四年计划”期间,公开掠夺劳动者的财产,也吞并那些弱小的垄断组织。他1937年7月建立的“赫尔曼·戈林康采恩”,把拥有60亿马克资本的100个以上的公司控制在自己手里。 他不仅是国内大富翁之一,而且是许多外国公司的股东,仅在美国他就有350 万美元以上的现款和大量有价证券(33)。
    垄断资本巨头占有的财富急剧增加,这就构成了垄断组织同法西斯政权机构相结合的基础。希特勒的国家机器日益从属于垄断组织,政府的经济方面的重要职务,大都由垄断大王担任。经济部长一职,1939年前,全被垄断巨头把持。沙赫特独揽过财政经济大权,梯森和赖因哈特成了普鲁士的国家顾问,并管理他们的工业所在的地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当垄断大王牟得高额利润,越来越富有时,而广大劳动者却受尽剥削和压榨,在贫困和死亡线上挣扎。
    希特勒曾叫嚷同失业作斗争已经“胜利”,消灭了失业大军,这完全是一种虚伪口号。希特勒虽然扩军备战而使存在的600万失业者,有的被迫加入国防军,有的强制进入军工厂,有的送往劳动苦役营,但仍然还有大批失业者存在。即使暂时未遭受失业的工人,由于1934年4月政府实施“国民劳动秩序法”, 结果完全处于企业主的奴役之下,任何民主权利被剥夺。工人每天劳动10小时、12小时、14小时,甚至更长,但工资没有增加,工资总额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还下降了,由1933年的68.8%下降到1938年的63.7%(34),而在这期间各企业特别是军事工厂的工人却增加了许多。
    在希特勒改组经济的过程中,农业工人和其他劳动农民同工人一样,也没有受到经济效益。他们终年劳动,收入下降,不得温饱。农业工人因生活无着而逃离农村,小农户因土地被迫出卖,甚至倾家荡产而流入城市。1933年有农业人口1370万,1939年降至1220万,共有150万人离开了农村。由于大批农业劳动人口流入城市,政府不得不在1935年5月公布一道法令,禁止凡在农村劳动三年的人,均不得到城市另找工作。
    希特勒改组经济,虽然工业产量上升了,但因军事工业恶性膨胀,民用产品锐减,结果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恰巧是这样一幅惨景:“‘调节经济生活的结果是给工人(和一部分农民)造成军事苦役营,给银行家和资本家建立起天堂。”(35)
    综上所述,希特勒从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为了给发动侵略战争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对国民经济实行的一系列改组措施,只是破坏国民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以军事工业恶性膨胀为特征的战争经济,充满了矛盾,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这一基本矛盾更加突出,两极分化日益加深。所以希特勒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存在极其尖锐的虚假性,在战争开始后,立即暴露出来,而且最后遭到了彻底的毁灭
    注释:
    ①②④《希特勒的欧洲》上册,英,阿诺德·托因比等编,上海译文社,第333,277,333页。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年)第一卷,德波林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56页。
    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库兹敏诺夫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