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自古海权意识淡薄:大清政府向西方列强敞开大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悲剧成为历史的必然

中国在西方眼中曾经是个神秘、强大的国度,但真正接触之后,西方人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16世纪初叶,早期来华的葡萄牙特使即扬言:“只要从马六甲派出10艘船,便足以轻易地控制整个中国沿海。”乾隆五十八年(1793),来华访问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看到中国的帆船和兵器与200年前没有什么变化,亦狂妄地扬言:“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大清帝国的海岸舰队,并断绝中国从海南岛到北直隶湾的航运。”面对强大殖民者的贪欲,落后的中国遭受侵略已不可避免。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也是一部抗争史。面对列强的侵略,面对民族的危局,中国的各个阶层都曾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晚清的统治者亦然,建设近代海军正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台之后,清廷逐步开始加强海防,福州船政局、北洋水师、福建水师等次第建立。

恩格斯曾说,现代的军舰不仅是大工业的产物,也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一个大量浪费金钱的工厂。作为封建的传统农业大国,中国既不具备发展近代海防的物质基础,也没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来长期供养一支近代化的海防和海军部队。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的北洋海军,其装备几乎全部由海外购置的战舰组成,并配备了外国的顾问,表面上已经很近代化,但其内里却充满了封建的陈规陋习,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加之清廷软弱腐败,战略战术、军制军纪和后勤保障弊端百出,这一切决定了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和中日甲午战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