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 管宁:装义 管宁(158~241年),字幼安,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一起到辽东避乱。他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于是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于是颇受人们爱戴。后来中原渐渐安定,到辽东的人们纷纷回乡,惟独管宁仍不打算离开,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正始二年(241年),管宁病故,时年八十四岁。著有《氏性论》。 在华歆锄地时刨出金子时,管宁虚伪地表示不屑一顾。东汉末年的生活水平之低,金块的价值几何,即便不愿意自己使用,也大可以拿出救济贫民。而此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所谓“高义”,做出对此物不屑的举动,虚伪而反常态。后来两人读书时,传来喧闹声,华歆去看个究竟,此人又一次虚伪地给华歆强加贪图富贵的帽子,更以彼非吾友的高姿态,做出割席断交的举动,如果这是真实的事情,那么估计全国也没有几个可以做此人之友,因为看了一眼喧闹声就给别人挂上臭名而断交。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华歆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人呢?三国志说华歆“清纯德素”,他位极人臣,却终生廉洁自奉。将曹操赠送的礼品全数送还,魏文帝时,华歆官拜相国,但“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那么管宁呢,终生碌碌无为,可笑他还曾经说出钱财要靠自己努力所得,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努力的,用一次次拒做官来给自己维护虚伪的道德准则,而无视当时东汉末年百姓荼毒的现状。说此人高义,不如说此人自私而虚伪,以诋毁朋友,无视苍生为自己树立牌坊。 No.7 祢衡:装牛 祢衡(173-~198年) ,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后因出言不逊触怒曹操,被遣送至荆州刘表处,后又因出言不逊,被送至江夏太守黄祖处,终为黄祖所杀,终年26岁。 祢衡是孔融推荐给曹操的,可见装之人互相是共通的。祢衡属于什么样的人呢,用今天的眼光看,此人患有极端的偏执病症,首先自己没有做出任何可以证明自己才能的举动,就对别人进行肆无忌惮地诋毁。就好比一个来论坛的新人,不由分说就把论坛从管理员到版主到知名人士全部骂一遍,而别人质疑他时,他就摆出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骂张辽许褚,骂荀彧郭嘉,骂到一钱不值,可惜祢衡自己既非孔明也不是周郎,只能和黄祖这样的渣滓混在一起,最后还被人家宰了。此人和孔融、管宁不一样在于,上两位是拼命给自己戴道义的高帽子,而此人是给自己泼粪摆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姿态,而总体而言,水准还不如上两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