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孝文帝迁都原因:北魏孝文帝迁都的背景与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人们支持、反对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

因为当时的北魏帝国,上层社会还是以皇族、鲜卑贵族为主,所以帝国关于迁都的讨论,主要是在皇族、鲜卑贵族之间展开。当然了,皇族普遍支持迁都,鲜卑贵族(包括宗室成员)普遍反对迁都。

那我们现在的疑问是,为什么皇族成员会普遍倾向于支持迁都,而鲜卑贵族(包括宗室成员),都普遍倾向于反对迁都呢?

传统历史对此的解释,大约除了思想,还是思想。但真实的原因,却显然是利益。换而言之,支持迁都的人(包括孝文帝),都是因为迁都代表他们的利益;而反对迁都的人,都是因为迁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汉民族普遍成员,都支持迁都城、并支持鲜卑汉化,这自然很好理解。因为,这一系列政策,都意味着汉民族的地位上升。事实上,北魏迁都洛阳、鲜卑汉化,主要是因为汉民族在北魏帝国的影响增强了,失去这种原因,谁也无法让北魏帝国彻底汉化的。

孝文帝为什么会极力推动鲜卑汉化呢?我们不排除,这是因为他仰慕汉民族文化,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显然是因为他需要在此过程中加强皇权。

我们知道,孝文帝在迁都洛阳、让鲜卑汉化的过程中,曾下令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这都是鲜卑大族,汉化后的姓氏),拥有汉民族卢、崔、郑、王四姓一样的地位。换而言之,他们都是第一等的贵族。

表面上,孝文帝对这鲜卑八大姓非常优厚。但是,只要我们仔细一看,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最简单而言,上述鲜卑八大姓是什么人?这些家族的成员,曾经封王、封公的人多的是。区区汉民族的卢、崔、郑、王四姓,哪有资格与他们相提并论?

再简单而言,上述鲜卑八大姓是什么人?北魏帝国就是以他们为中心创建起来的,现在让他们与被征服地区的豪门贵族平起平坐,这叫什么事?

从这层意义上,孝文帝迁都汉化的过程,就是打击、压制北魏鲜卑豪门贵族的过程。当然了,这也就是穆、陆两大姓代表人物穆泰、陆叡,起兵叛乱的主要原因。穆泰、陆叡造反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孝文帝所任用、亲近的人都是汉民族成员。宗室成员拓跋丕介入叛乱的主要原因,显然也是如此的。

在迁都之前,孝文帝就颁布了一条政策,那就是拓跋珪一系之外的成员,都不得封王,当然了已封王的,现在都降级为公,曾经为公的,都降级为侯。而在北魏帝国,不是拓跋珪一系也能封王的人,无非是北魏前期(北魏建立之前)的代王子孙,或是上述八大姓中的代表人物。

北魏孝文帝迁都,无非就是借助汉民族成员的支持,继续压制拓跋圭一系之外的鲜卑豪门贵族。当然了,反对孝文帝迁都城的力量,主要也就集中在上述利益集团。这些人反对孝文帝迁都、汉化,并不是因为他们思想上无法接受这些事,而是因为迁都汉化的过程,就是他们既得利益一点点丧失的过程。

因为孝文帝迁都汉化的过程,就是皇族势力扩张的过程,所以皇族成员(尤其是近支皇族成员)自然都积极支持迁都洛阳了。

北魏在迁都之前,帝国的领衔主角,几乎没有皇族成员。元丕在冯太后时期地位很重要,元丕虽然也是拓家族的成员,但元丕显然不是拓跋珪一系的成员。换而言之,元丕与北魏皇帝的亲缘关系非常远。拓跋珪是孝文帝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这说起来是不是有点绕口了?元丕的祖先与拓跋珪,都不是直系亲属,元丕与孝文帝的亲缘关系有多远,我们可想而知了。

在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过程中,北魏帝国的领衔主角,几乎是清一色的皇族成员。北魏在迁都洛阳后,似乎进入了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常态中;换而言之,皇族势力非常强大,当然了皇族内哄也非常惨烈。而帝国也因此,渐渐显现出了衰败的影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