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渭水之盟:盛世大唐崛起前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这位大忽悠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深知忽悠的关键就是要先镇住对方,拿捏住对方的命门,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后方能成事。所以,他见到李世民时,没有行正常的邦交礼节不说,还刻意摆出一付胜券在握的高调姿态,甩出一句话就是:“我大可汗率军百万,今天就到!”
     啧啧,乍一听还真了不得,人家百万雄兵已经堵到家门口了,你还能怎么办?换了普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好言稳住对方,再想退兵之法。可李世民的皇位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说是十步杀一人也不为过,哪会被区区这几句话吓倒,对这种不?天高地厚的忽悠型人才自然也是毫不客气。
     他冷冷地回答道:“我和你们可汗也曾当面会盟,送给你们的金银财宝无法计量。而今,你们居然违背约定,侵入我国国土,还丝毫没有羞愧之色。你虽?戎狄,也该懂得礼义廉耻,怎能把我国的恩德忘得一干二净,还在我的地盘上胡说八道,信口雌黄。是可忍,孰不可忍!看我今天先砍下你的人头!”
     大忽悠最痛苦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忽悠失败,没达到目的。
     我认为,是忽悠完全无效不说,还得陪上血本——搭上小命。
     执失思力傻眼了,忽悠不管用啊,自己可没预备过后招啊!眼见大刀就要往自己的脖子上招呼,他吓得是魂飞魄散,架子也顾不得了,连忙跪地求饶。


     古语云: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几个重臣虽说不满突厥来使的傲慢,但见到对方服软了,还是建议把执失思力有?节地送回。李世民不同意,他说:“蛮夷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果今天把他毫发无伤地送了回去,突厥肯定认为我们怕了他们,会更加放肆。对付这种人,要比他们更狠才行!”
     杀不是,送回去也不行,怎么办?讨论下来的结果是,先委屈执失思力一阵,到大牢里吃几天免费伙食吧。
     关了执失思力等于明确向突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尽管放马过来吧,我等着你呢。
     不过说狠话容易,但你得有实质的行动啊。突厥那边百万雄兵或许是没有,但十多万那是大大的有,而且说到就到。怎么办?
     兵临城下,应对方法有哪些?《三国演义?里司马懿老人家曾经总结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古往今来,确实也就是这些办法了。
     其实司马老头还忘了一个办法——自己在诸葛亮身上吃到的空城计,不属于上述五条之一。
     可这次李世民并没有选择上述办法中的任何一种。
     话说当时东突厥军正在长安城外渭水便桥的北岸扎营,准备不日攻城。
     李世民亲自带着中书令等6名高级官员骑着马直接前往渭水南岸,与颉利可汗隔水对话,斥责他的背信弃义。
     东突厥军队万没有想到唐朝皇帝居然几乎是单人匹马的前来,加上素闻大唐秦王威名远播,武功赫赫,其中不少将士还曾经在与唐朝军队的正面交锋中吃过一些苦头。慑于此,他们居然都纷纷下马遥拜皇帝(群酋见帝,皆惊,下马拜)。不一会,唐军大部队抵达桥边,旌旗招展,铠甲明亮耀眼,遮蔽原野。唐军虽然人数众多,却丝毫不显杂乱。他们列队整齐,军容严整,唯唐皇马首是瞻。
     久经沙场的颉利可汗深知这种沉默军队的战斗力,他们只待主上一声命令,便会倾尽全力向目标发起攻击,那种爆发力和战斗指数是难以抵御的。加之一直不见忽悠特使执失思力回来,看来如意算盘已落了空,对方应该是有备而来,当下心理上就气短起来,胆怯之心渐起。
     李世民见对方不再强势,也不进逼。他命令部队后退列阵,自己则单独留下和颉利可汗交涉。交涉的结果是:颉利可汗向唐朝请求和解,李世民同意和谈。
     第二天,双方在渭河便桥上杀白马立誓结盟(白马:我好苦啊,人类一立什么狗屁誓言便要杀我,我何无辜!),唐政府拿出大批金银财宝,作为犒劳,东突厥军队撤回。
     身为一国之君,孤身在阵前与好勇斗狠的游牧民族首领会谈,危险系数非常之高。李世民敢这么做,既是多年征战练就的勇敢和气质,也是基于对形势的充分考量。他对劝阻自己的尚书左仆射萧瑀是这么分析的:
     1.东突厥之所以敢倾巢而出,是认为我们内部刚刚发生变乱,无暇也无力抵抗他们。
     2.如果我们示弱,紧闭城门,东突厥军队就会在城郊大肆抢略,京城附近的局面将无法收拾,我军士气也势必受到极大的影响。
     所以我选择单人前往,给他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我背后强大的军容,严正的军纪,他们一定会认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这些都是他们始料不及的,一定会自乱阵脚。再说,他们深入我们国境,军需供给上根本无法做到长期有效支撑,只能是希望捞一票就闪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让对方发觉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就可以掌握主动权。
     而事实上颉利可汗退兵的真正原因,正如李世民上面所分析的那样。当然,还有就是唐政府给的金银财宝也基本满足了他的胃口。至于到底给了多少,史书很忠实地执行了“为尊者讳”的原则,没有提及。但是,后来的记载还是隐约向我们透露了大致的情况:李世民在日后提及渭水之盟时,一直认为是“渭水之辱”。由此可见,这次的经济代价是相当惨痛的。
     九月,颉利可汗赠送唐政府马三千匹、羊一万只,李世民下诏不接受,只要求颉利归还之前所掳掠的唐朝军民。
     怪了,要回俘虏是理所当然,但送上门的东西却为什么不接受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