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还打破尊卑上下的惯例,到汤若望所居住的馆舍去看望。仅1656年到1657年两年间,皇帝亲临汤若望住民叙谈求教,就有24次之多。 在朝廷的政治活动中,汤若望也以其德高之势、在关键时刻几次劝谏顺治帝。甚至在立嗣问题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1652年即顺治九年,被人敬为活佛的西藏达赖喇嘛带领3000喇嘛和大批蒙古族护卫,来北京觐见大清皇帝。顺治非常高兴,决定亲自前往边地迎候法驾,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但是顺治根本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庄太后只好把德高望重的汤若望请出来劝驾。 汤若望不仅呈上精心撰写的谏书,而且上朝跪拜面奏皇帝,请他要保持必要的尊严,不要远离京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顺治最终听取汤若望的意见,派一位大臣前去迎接达赖喇嘛进京。 达赖喇嘛想请顺治成为喇嘛弟子,汤若望想到澳门宗教界要他发展顺治加人天主教的指示,就极力反对顺治接近喇嘛教,认为皇帝与喇嘛应该各行其是,各尽其责。顺治接受汤若望的建议,给达赖喇嘛以隆重接待,并答应册封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但却使达赖喇嘛的主要心愿落空。 不久,荷兰大公派遣使节团来华进贡,顺治大喜,命以汤若望为主接待荷兰使节团。荷兰使节团直率地提出了与中国订立通商条约、在澳门获得居留权、允许荷兰加尔文派耶酥会来中国传教等要求,汤若望考虑到加尔文耶酥会与他所属一派有矛盾,就劝说顺治拒绝荷兰人在中国传教,不允许荷兰人获得澳门居留权,使葡萄牙、荷兰、南明王朝三种力量在澳门相互牵制,对大清朝最为有利。 顺治对汤若望如此忠于大清朝大加赞扬,询问如何对待荷兰使节团。汤若望提出“既顾念私交,又无碍大局”的解决方案,允许荷兰人,“八年进贡一次,可附带小宗贸易”。 汤若望以圆滑的手腕,取得了清朝皇帝、荷兰使节团、澳门当局三方面都对他极其满意的结果。 1659年5月,郑成功率十几万水陆大军大举北伐,兵临南京城下,顺治帝被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吓得惊恐万状,他不知所措竟想放弃北京,逃回关外的老家去。受到庄太后的训斥后,又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传下圣旨要御驾亲征,谁也无法劝阻。宫廷上下都束手无策,大臣们纷纷跪下劝阻,顺治根本不听,亲自用宝剑劈断御座,宣称谁敢阻止他他就劈死谁。大臣们万般无奈,最后只好搬出德高望重的汤若望出面劝驾。 汤若望与其他传教士紧急协商对策,一致认为顺治一旦带走御林军,会带来京师畿辅重地的混乱,中原多难对西方传教事业不利,为了耶酥会的传教事业,汤若望应该冒险出马,去劝说顺治改变主意。 汤若望精心撰写能够打动顺治此刻心弦的奏章,选择适当的时机跪劝顺治,说他以十数年的老臣忠诚之心,恳求皇上罢亲征之议,不要使国家再濒临被破坏的边沿。 汤若望的冒死直谏可谓恰逢其时,顺治心如明镜,早有回心转意之心,但是找不到台阶下,这时认为汤若望博古通今,见解精到,分析透彻,看到汤若望感情激荡,老泪纵横,也深受感动,便适时转弯,就把这个面子给了汤若望。 24岁的顺治不久得天花病重不起,但是还没有确定皇太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特意让庄太后召见汤若望,就这个事关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征求汤若望的意见。 顺治提出由他的一个堂兄继承皇位,汤若望认为子承父位、父子相承,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通常做法,应该立皇子登极,而三皇子玄烨出过天花,又聪明过人,勤于学习,最为合适。汤若望的意见与庄太后的意见一致,玄烨便被扶上皇位,他就是有名的康熙皇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