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10月23日,雨花台之战开始进入白热化的第三阶段,为期十一天的战斗开始呈现出立体作战的特征,这是整个战役的高潮部分,也是整个雨花台战役打得最艰苦最惨烈的阶段。 经过一夜的短暂休整,曾国荃带领湘军重新回到战斗岗位,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考验。今天应该会温柔一些吧,曾国荃心想,刚刚狠命对干了一天,总该缓口气了吧!曾国荃很快就知道自己有点自作多情。太平军的攻势不但没有变得温柔,反而更加狂野。看你曾铁桶能撑多久!李秀成决定加大力度,打烂曾国荃这个铁桶。就在战事逐渐升温的紧要关头,侍王李世贤带领三四万生力军,也从浙江赶来为李秀成助战。 兵力上进一步占据优势的李秀成,再次指挥太平军掀起了第一次进攻高潮,他一边加大正面攻击力度,一边趁着湘军注意力被地面部队吸引的机会,开始玩起了地道战。曾国荃见太平军四处挖地道,担心防不胜防,便在壕沟围墙内再挖一道壕沟,再砌一道围墙。 这个办法只能用一个办法来归纳它:绝!就算太平军的土营将士,能够洞穿第一道壕沟和围墙,也不可能再有力气穿越第二道防线。 1862年10月26日,为了进一步麻痹曾国荃,李秀成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命令木匠衙赶制大批木箱。木匠们很是纳闷:打仗要木箱子干吗?给曾妖头做棺材吗?小了点吧,要不要加大尺寸? 李秀成笑道:这个嘛,本王自有妙用!这个小木箱,就是曾九妖头的棺材!小是小了点儿,不过,等把他炸碎了,也就能凑合着用了!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将士,每人带着一个装满土的木箱,冲到湘军壕边,垒成一条木箱墙,作为临时的掩体。既然地面不行,那就从地下过去吧!接下来李秀成开始表演“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偷偷在木箱砌成的墙体下面开挖地道。这种小儿科的土方作业,岂能忽悠得了工民建专家曾铁桶? 面对李秀成的上下两层的立体攻击,曾国荃只好两头应付,一面组织兵力开展地面阻击,一面挑选精锐破坏太平军的地道,太平军的地道战算是废了。曾铁桶不愧是曾铁桶,李秀成不禁暗叹。 激烈的战斗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天,太平军的攻势终于慢慢地松懈了下来。可是曾国荃却丝毫没有松懈下来的迹象,湘军的防守依然非常顽强,已经进入状态的他决定来一个反守为攻,他不是一个甘心挨打的主儿。 有一种将领当他身陷险境,面对强大的敌人的时候只会一味防守,而另一种将领却会在看似完全劣势的被动局面之中,敏锐地察觉到敌人的弱点并寻机给予对手狠狠一击。 曾国荃显然不是被动防守型,他属于防守反击型。一直被太平军打得喘不过气来的曾国荃,一旦发现太平军西线营盘有所松懈,又岂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