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10月27日,基本没有还手之力的他竟然还组织了三支冲锋队,向太平军西线营盘发动突然袭击。太平军猝不及防,十二座营盘被湘军冲破,死伤惨重。 曾国荃虽然获得小胜,但并没有从根本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在接下来的八天里,李秀成将兵力进一步集结到东路,再次加大攻击力度。 曾国荃依然兵来将挡,虽然挡住了太平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却也已经感觉精疲力竭,撑不下去了!曾国荃想到了放弃,还是撤退吧,犯不着把命送在这儿!就在曾国荃开始打退堂鼓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曾国藩千方百计从上游和江北抽调的三千援军终于抵达雨花台前线! 曾国荃再次打消了撤退的念头,他长期紧绷的神经此时虽然稍稍有所放松,但是并不敢完全懈怠。因为他知道地道战并没有结束,指不定什么时候壕沟后面的围墙就会被长毛轰开。 1862年11月3日,李秀成攻击波的第二次高潮开始。在前敌总司令李秀成的亲自指挥下,湘军壕墙被太平军土营的火药炸开了两个缺口,太平军将士闻声而动,在一排又一排的炮火支援下,他们一边呼啸呐喊,一边冲向湘军阵地。 眼看太平军就要冲进缺口,李秀成喜出望外,可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只见曾国荃又带着大批湘军突然杀到,在缺口处用枪炮猛烈回击太平军。由于挨得太近,湘军的武器杀伤力达到了极限。在湘军杀伤力最大化的打击下,太平军即使付出了惨重代价,还是没能冲破湘军防线杀进缺口。 李秀成眼看机会难得,继续组织太平军精锐连续发动了五六次强力冲锋,但是都被湘军挡在了缺口之外。 雨花台阵地依旧牢牢控制在曾国荃手里,李秀成精心策划、为期十一天的立体(地面、地下)进攻没能攻破湘军阵地而最终宣告破产。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整整打了二十三天,太平军也累得差不多了,李秀成已经没有太多生力军能够再次发动对曾国荃的大规模强攻。在接来的第二个二十三天里,天京会战将进入第四阶段,此时李秀成攻势屡屡受挫,已是强弩之末,曾国荃开始扭转被动局面,进入局部反攻的有利时期。 湘军由于后勤补给线一直没有受到致命破坏,后方接济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曾国荃越打越来精神。李秀成原本派了陈坤书负责断了湘军的粮道,可是没想到他在金柱关一带被彭玉麟水师打得节节败退,未能实现既定作战目标,所以曾国荃一直能够通过水路得到曾国藩为他筹集的粮草和弹药,与李秀成在阵地上顽强地打消耗战。 李秀成不想再与湘军正面冲突,这种人海战术伤亡太重,再这么打下去,自己这点家底弄不好都得在这个鬼地方赔个精光。在李秀成以奇制胜原则的指导下,第三阶段太平军努力的重点是地道战。地道战本来是太平军的拿手好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太平军的地道已经挖得非常专业,可是碰上了湘军,竟然占不到丝毫便宜。 太平军挖地道有两个特点:一是暗中作业,二是广种薄收。地道要想不被湘军破坏,当然挖得越隐蔽越好,太平军开挖的洞口,一般都选在离湘军很远的偏僻处,并且在挖地道的同时,利用地面炮兵部队进行掩护,让湘军的听地法失去用武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