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感情衍化成普遍心态 除此之外,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帝王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独特生活方式埋下祸根 犹太人世代相传下来的犹太教,使犹太人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几百年来犹太人一直想复国,赚到的钱都保留下来。在法国、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居住的犹太人,虽然住在别人的国家,但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集聚区,有自己的领袖,也没有忘记告诉自己所居住国家的政府,要在他们的护照上印上一个 J 字,以示自己的身分,恰恰是这个 J 字让不少犹太人逃不过纳粹的大屠杀。 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犹太人大发战争财,产生犹太富商,垄断了欧洲的经济命脉,大企业、银行基本上都是犹太人在经营,这导致其他民族对犹太人更加反感。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全球经济受到冲击,德国也是受害国,并承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不平等对待,当时的犹太人在德国是富裕的一群,却不愿拿出金钱来资助德国人,在通货膨胀高涨时,德国马克严重贬值,犹太人更未想过要拿出钱来帮助德国重整经济。例如牛奶供不应求时,犹太人宁愿倒在海中也不愿削价出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