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暴行》风波再起 1997年,记者出身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写成《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南京暴行:二战中被遗忘的浩劫》)一书。书的副标题特地用了“Holocaust”(大屠杀、浩劫)一词,在英语世界里,这个词马上会让人联想起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 很明显,张纯如不仅将论战从中日两国扩大到国际范畴,也把这场屠杀从民族矛盾上升到了人类惨剧的层面。 必须说明,尽管张纯如耗费多年,做了大量调查,搜寻到很多宝贵的文献资料,但她毕竟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家。作为一本研究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著作,《南京暴行》一书写作上有些过于感性,严肃的历史考证有时退居次席。感人至深的主题及内容叙述,让本书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却也因为史料方面的硬伤使作者受到批评。 《南京暴行》刚一出版,大屠杀“肯定派”历史学家秦郁彦便直接指出,该书中有11张照片为“伪造”,“大屠杀派”的笠原十九司、本多胜一读完该书,也表态希望张纯如将书中失误之处加以修正。 而“否定派”干将东中野修道(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迅速出面指责称,张纯如这本书,仅前面64页里就可找到不下90个史实错误。随后,东中野又出版了《南京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针对支持南京大屠杀存在的史料,几乎逐条反驳一遍,沉寂多时的“否定派”着实雀跃了一番。 东中野修道的主要论调是:日军在南京确有杀戮俘虏的行为,但他宣称,杀俘是为了清除便衣士兵,在当时中日两国尚未正式宣战(编者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的状态下,不违反国际法原则。 至此,日本的南京大屠杀“否定派”悄悄转移了重心,从否定大屠杀的史实,转为否定“违反国际法”。2001年,日本法学家佐藤和男出版著作《南京事件与战时国际法》,里面甚至提到:日本在攻陷南京时,并没有加入1929年在日内瓦缔结的《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又称日内瓦第二公约),不杀俘虏的规定不适用于中日两国。 逆流顺流 战后日本长期由倾向保守的自民党执政,但日本学界、舆论界却往往是左翼占上风。比如率先刊发本多胜一揭露日军在华暴行专栏的《朝日新闻》,政治立场上向来就是中间偏左,标榜进步、自由,带有强烈的左派国际主义观点。正是这些左翼媒体与学者多年来不断地研究、传播,才使日本当年的战争罪行得以被更深入地揭露出来。 但近两年来在一些微妙的政治气氛左右下,日本舆论界的左翼力量有所弱化。 比如2014年年初,曾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作家百田尚树,居然出任了日本放送协会(NHK)的经营委员;8月份,《朝日新闻》宣布为上世纪90年代,一篇强征慰安妇的“错误报道”致歉。 无论承认也好,否认也罢,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以及大半个世纪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对亚洲各国犯下的种种暴行,都已被永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之上。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为了防范少数日本右翼政客及若干民间顽固分子故意制造的否认、篡改历史真相的逆流,中国的官方及相关学界,乃至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普通公民,是不是也应该更全面、更理性地认识历史,了解昔日的敌人、今天的“对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