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战争的残酷程度与烈度,远远超出前代汉唐。二十五年的浴血搏杀,双方仅有统计实证的斩首数量,就高达十万以上。如此触目惊心的伤亡,倘放在匈奴突厥身上,恐怕早早血已放干。 而要评选整个宋辽战争中,伤亡最为惨烈,斩首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答案却出乎意料,既不是评书演义里总被津津乐道的陈家谷与高粱河,更非后来奠定百年和局的澶洲大战。而是一场现代历史爱好者相当陌生的战争:咸平四年威虏军大战。 这场战争爆发的年月,大宋帝国的掌舵人,已换成三十六岁的宋真宗赵恒。昔日追杀得他爹坐驴车逃命的辽国战神耶律休哥,也已作古六年。耶律休哥终生挂怀的大宋名将李继隆,也正安居在家欢度晚年。可俩大帝国连绵的战火,中间短暂消停了几年,而后又骤然升级。 到咸平四年的九月,辽军再度下了血本,趁着宋军威虏军堡垒空虚的机会,集结八万大军南下,非啃掉这个硬骨头不可。这次辽军由辽圣宗亲弟耶律隆庆领军,谁知出门没看天气,路上就给暴雨淋得透心凉。最严重的是,辽军骑兵的强弓,竟全给淋的不能用,要想打败宋军,只能靠肉搏战了。 但在这事上,耶律隆庆相当自信,他带来的这八万辽军,集结了辽国所有精华,甚至连当年耶律休哥都没能捞到指挥的绝对王牌:铁林军。所以哪怕没有弓,仅靠肉搏战,也完全能杀倒一片。于是辽军按照原计划,高速冒雨突进。 但耶律隆庆想不到,宋朝已做好了最充分应对:经过自宋太宗起的苦心经营,大宋已打造了一批新生代骑兵。经过短暂纠结后,在主持山南战事的枢密使王显的力请下,宋真宗终于下了决心:打。 而且自我感觉良好的耶律隆庆,对自己的能耐,也实在欠缺掂量,也许在辽国皇族里,他算是个杰出青年,但此时他所要面对的,也许是整个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骑兵会战。这就好比让一个温室里的二世祖,突然去承担一项重大开发项目。再强的企业,也不敢开这玩笑。 就这遇雨后的表现说,耶律隆庆比当年的耶律休哥,真是差了太多。耶律休哥不是没有过兵行险招,但最凶险的抉择,也都要谋而后动。绝不会弓拉不开的时候,就冒冒失失的往里冲。 更严重的是,辽国严重低估了大宋的战争动员能力,宋朝虽然缺马,但从不缺钱,特别是这时候外贸改革搞的好,海外贸易销路大开,资金储备充足,良马也买的多。这时宋军可以第一时间调动的力量,更多达数万骑兵。 而比起毛头小子耶律隆庆来,宋军主持战事的王显,虽然名气不大,又是个文官。却也久经考验,曾在边境工作多年,虽然毛病不少,但军事经验十分丰富。他认定能打,自然十分靠谱。 当辽军在凄风苦雨中行进的时候,大宋的骑兵精锐,也在高速集结:李继宣,魏能,田敏,秦翰,杨延昭,杨嗣,这些新生代将领,纷纷汇聚威虏军。说到这几个人物,就知道宋军真下了血本,特别是这位田敏,带来的是宋军北方顶级王牌静塞军,也就是那支唐河边以少敌多,暴打耶律休哥的英雄部队。三万大宋骑兵精锐更严阵以待。同样阴雨连绵,同样角弓泡水,但依托坚固城防,这些小伙子们相信,血肉相博,宋军不惧。 这场战斗的方式,也就变得公平,就像俩个男人之间的决斗,不拼高科技,不耍阴谋诡计打黑枪。比的就是拳拳到肉,看谁更凶更狠更是条硬汉。 这是一场宋辽骑兵间,荟萃了王牌精锐的全明星对决。更是决定俩大帝国战事走向的提前决战。 更重要的是,这次要以威虏军城墙为依托,好好给辽国精锐打个埋伏:正面左中右都摆好骑兵大阵,还有最强悍的李继宣做预备队。评书里十分牛气的杨延昭,则担任奇袭任务,率三千精锐绕道羊山布防。还没有开打,宋军就坚定相信,辽军此战必败。 因为这些将领们都十分兴奋:自从宋太宗北伐幽州以来,从来都是辽国骑兵冲锋,宋朝步兵防守,十万人的大军,经常只能抽出几千骑兵。打仗不够用,追击不用使,大多只能干点侦查的活。一下凑集三万骑兵,这样的土豪仗,不是哪个宋朝将军都能碰上。仅此一条,怎不让这群年轻人心驰神往。 于是心驰神往的他们,在寒冷的雨水中,全身的血液,都早已兴奋的燃烧。为了这场胜利,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