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国民政府派遣的海军精英出国前,在重庆合影。 在诺曼底海滨法国二战纪念馆前的广场上,高高飘扬着参加诺曼底战役的十几个国家的旗帜,其中鲜艳的五星红旗特别抢眼。 70年前的6月6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从法国诺曼底海岸开始。今年6月6日,多国政要齐聚法国,纪念二战中这“最长的一天”。鲜为人知的是,在诺曼底登陆中,曾有一批年轻的中国军人在盟军中效力,他们的功绩不应被历史遗忘。 1、留洋学习历尽艰辛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反攻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在“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过精心筹备,召开了一次旨在加强海军建设的特别会议。会议最终达成共识:派遣一批精英出国留学,为以后的海军发展做好准备。随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筹备处通过严格筛选,在上千名海军军官中挑选了85人,其中60人去美国,25人去英国。 1943年6月,赴英学习的25人出发。他们先从重庆到昆明,在昆明乘坐美国人的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后搭火车到孟买,乘商船前往英国。 当时,德国潜艇对反法西斯同盟国实行海上封锁,商船必须有海军舰队护航才安全。这25人乘坐的商船所在船队,就是由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护航的。没想到,船队行驶到地中海还真碰上了德国潜艇,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们平生第一次见识了真正的海战:两艘驱逐舰脱离编队向潜艇进攻,一艘驱逐舰负责用仪器跟踪潜艇,锁定目标、发出指示,另一艘则发射深水炸弹攻击德国潜艇。各舰的密切协同,让德国潜艇占不到半点便宜,最终狼狈逃窜。就这样,留学生们辗转多地,历尽艰险,耗时3个多月终于到达英国。 在赴英留学的25人中,有4人被分到朴茨茅斯轮机学校学习轮机专业,而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则为卢东阁、郭成森、王显琼和黄廷鑫等21名中国留学生专设了一个“中国班”,一切按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要求,为他们系统教授英语、航海、鱼雷、枪炮等课程。 经过3个月的短期培训,英国皇家海军根据战时需要,将这些留学生派往各个战区,登舰实习。黄廷鑫、王显琼被分配到“搜索者”号轻型航空母舰,卢东阁和郭成森等则登上了“肯特”号重型巡洋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