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多名文保志愿者欢聚在镇江华山村千年银杏树下,为明朝天启元年(1621)古碑的重新竖立举行揭碑仪式,镇江新区社发局、姚桥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及著名作家庐山均到场祝贺。据介绍,这块395“岁”的古碑曾浸在池塘中做水码头达30年,被当成搓衣板捶打,后在多名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它才离开池塘并重回原处。 碑文 多数文字难以辨认,可见“董其昌”字样 镇江华山村素有“江南第一村”之美誉,在有关部门公布的中国优秀传统古村落名录上榜上有名,近两年又先后荣获“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和“镇江市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该村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众多,这块碑就是其中之一。 此碑上刻有《华山张王庙记》,碑高193厘米、宽99.5厘米、厚24厘米。因为当过搓衣板,碑文基本风化磨平,仅有部分文字隐约可见,大多数文字也许将成为千古之谜。据记载,这块碑是明朝天启元年勒石,也就是刻于1621年。碑文后半截罗列了多个人名,可能是当时捐款或对修庙有贡献的人物姓名。 在碑额中间刻着12个篆字,据碑拓专家窦启荣考证,其篆书为“邑侯杨公清理华山庙基碑记”,高58厘米、宽101厘米、厚26.5厘米,呈半圆形,三面雕有龙纹。由于碑文刻有“董其昌”等人的名字,有人推测,此碑或碑额系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书…… 据窦启荣等专家研究,碑文左上角的虞大伏、陆彦章和董其昌都是明代进士和官员。左下角的“奉制大夫”孙云翼历任广东龙川知县、彝州知州、陵州知州,丹阳人。他们与华山村修张王庙有何关系,尚有待于继续考证。 抢救 风化破碎成16块,最终被“缝补”起来 据许多村民回忆,在被抬去做水码头垫脚石之前,碑身和碑额就是一个整体,如今恢复了原状。 据了解,这块古碑能重新竖立离不开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当年华山村的古文化保护协会成员、如今78岁的业余文管员解小祥,趁池塘干涸时,召集人将其抬至村委会对面进行保护。 从小去苏州当学徒并工作、最近才回到阔别64年故乡省亲的耄耋老人、“姑苏老柏”张大华偶然得知碑额风化破碎,但有人不同意修缮此碑额,便捐款2000元,用于抢救这块碑额;焦山碑刻博物馆推荐的资深石匠肖春荣奋战5天,终于将风化后破碎成16块的碎石重新拼合成一个整碑。 今年72岁的杨俊达先生,多方联系奔波,最终促成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对古碑进行保护。 镇江新区社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重视古碑的保护工作,将指导村委会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做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