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件是“炒出山”。 诸葛亮先是借另一位亦师亦友的“伪高士”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口,胡诌什么“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之类的鬼话,事实上后来刘备两者兼得也未能安定天下,非天时不济,亦非地利不佳,实在是这种说法水分太多,非常地不靠谱,但是却骗得刘备这位“伯乐”如获至宝,沾沾自喜,以为奇货可居,却不知自己被诸葛亮这家伙给忽悠了。诸葛亮此后又隆重推出了徐庶,在与曹操的樊城一战中,徐庶的那一点儿小聪明恰好又得到了检验,徐庶在与刘备分别的黯然销魂之际,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走马荐诸葛”,这样刘备的胃口不觉就吊起来了,此时已是猴急得非要得到诸葛亮不可了,用张一一先生的话说,就是“喉咙里都伸得出手”。 而在造访诸葛亮的过程中,诸葛亮就更是将吊胃口的炒作之术运用到了极致。先是故意躲猫猫由崔州平应付一阵,而后石广元和孟公威继续跟进,从侧面介绍孔明的莫测高深,然后再是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至此,诸葛亮已经把除了自己的黄脸婆黄月英之外,所有能发动的狐朋狗友、内亲外戚全部都动员了起来,不消停地轮番刺激刘备,刘备的胃口一次又一次被高高地吊了起来,诸葛亮此时在刘备心目中留下的印象,那叫一个神秘,那叫一个伟岸,那叫一个高大全。 而在当时另一位炒作大师刘备著名的那个“三顾茅庐”之际,诸葛亮又采用了欲擒故纵的炒作办法,既然全面掌握了刘备的心理活动,那就给他个屁股也无妨,诸葛亮深深知道,这样反而能使刘备更加急切地想要得到他。果然,在这一系列严密而浪漫地策划下,不由得连刘备这样的炒作高手也乖乖上套。 再通过诸葛亮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一顿瞎忽悠(隆中对策),屡战屡败、经常寄人篱下、四处碰壁的刘备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顿时信心膨胀豪情万丈,当下如同服了摇头丸一般,兴奋地即兴与诸葛亮合唱了一曲苏永康的《相遇太早》:“……你我都找到新的依靠/过去对错已不再重要/只是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心里还有个划不完的句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