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军队在海陆两个战场都遭遇惨重的军事失败。在海上,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最终以全军覆没而结束。在陆上,起家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的湘军、淮军等也不堪一击。 战争的失败有多重原因,但是无疑军事制度、军队素质等方面的差距亦不容忽视。陆军方面的湘军、淮军都明显落后于时代。 失败以后是军事重建。在陆军方面,按西方强国的模式编练新式军队。这一轮的现代化过程往往因为在军事上并没有大的战争衬托而不被人所关注,但事实上,相比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改革,后甲午时代的清朝军事陆军和改革,对整个社会有更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后来中国历史的走向。 陆军重建地分南北 以小站练兵而闻名的袁世凯和其新军,这是这股军事重建的产物。除了袁世凯的新式陆军之外,还有张之洞的自强军,聂士成的武毅军也按照西法训练和装备,改建为新式军队。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将领,如袁世凯、宋庆、聂士成等都是甲午战争时的关键人物。 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原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用西法编练十营定武军,分别为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骑兵250人和工兵500人,一共4700人。但还没有等这支部队操练完毕上战场,清朝就已经在甲午战败。 定武军和自强军一南一北,各有特色。定武军相对依然保守,虽说“一切操练章程,均按照西法办理”,但其营伍编制仍未脱勇营旧制痕迹,步、炮均为500人一营,马250骑一营,营下分哨,这些都和湘淮旧制差别不大,但工程营的设置是一个创制,从而打破了勇营制度中单用长夫的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