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皇无定说,自古如此。那么五帝的情况又怎样呢?五帝说大概形成于周、秦之际,“五”字的应用也是很有讲究的,如:东、南、西、北、中为“五方”,金、木、水、火、土为“五行”。以“五”来概括自然和社会,与“三”同样具有特殊的地位。古人把“五方”、“五行”之说应用于社会,便产生了“五帝”的概念。五帝是谁?这个问题也是其说不一。《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礼记·月令》的记载是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帝王世纪》的记载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等等。这些不同说法中哪种说法的理由比较充分呢?《史记·五帝本纪》立说的根据是,黄为中和之色,象征万世不易,黄帝制作了不容更易的制度,颛等于专,顼代表正,颛顼之名是专政天下之道的意思,喾,极也,其意为能穷极道德,是最讲德行的,尧有清妙高远之意,人们认为他能博衍众圣之长,舜,意味着绵延下去,是能继承并推行尧道的含意。看来这种认识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的,反映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已出现了制度和实行某种专制的统治者,已开始向阶级社会迈进了。所以这样解释还是比较可信的。《礼记·月令》的解释是以五方说,五行说为根据,如:“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南方火也,其帝炎帝……,中央土也,其帝黄帝……,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北方水也,其帝颛顼……。”这样认识虽难免有臆断成份,但还符合当时人的认识水平。今天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礼记·月令》的解释恰好包括炎、黄二帝在内,从这个角度看,也是有可信的成份的。 (责任编辑:admin) |